【工道 ‧ 自在】工人們渴望的施政
再過幾天,踏入二O一四年,香港每一個市民都抱着新希望,迎接新的一年,不論在房屋、醫療、教育、勞工、民主政制……等事務上,期望特區政府能發揮其有效施政,改善民生,促進民主。的確,未來的一年,無論在民生事務上,政制發展上,都是特區政府需要面對的燙手山芋,特首梁振英先生如何拆解,實需他和整個領導班子的智慧。
芸芸眾多的政策中,基層工人要面對的生活問題,確是困境一重又一重:昂貴的租金,使他們承受着沉重的負擔;欠缺醫療保障,使他們縱然患病,亦不敢毅然求醫診治;教育多樣化,因經濟問題,家長未必能惠及子女的學習;標準工時制定的拖延,令打工一族陷於身心勞累的境況。種種施政失誤,完全揭示出一個全不是由全民普選產生的政府,往往傾斜於大商家、大財團,令普羅市民的生活權益,被官、商所抹殺了。而工人們只好一臉惘然地、無奈地接受這些不公義的制度,他們的辛酸,政府又有甚麼良策來改善民生呢?
香港自回歸以後,「貧富懸殊」的情況日趨嚴重,市民面對的生活壓力已到了透不過氣的境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指出:我們面臨嚴重的物資分配不均,利益分享不平的難題,而這些物資及利益原本是為每一個人所享用的,而這種情形的發生並不是由於有需要的人民的過錯。(《論社會事務關懷》通諭# 9)
可是,回顧過去十六年,不少工人未能分享實際的經濟成果,正所謂:出了半斤力,得不到八兩的酬報。甚至有部份行業的工人,被層層剝削,如:建築工人、運送飲品的工人、貨櫃碼頭工人等等,都因得不到合理的待遇,被迫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和苦況。再者,工人集體談判權不被重視,容易做成勞資雙方發生磨擦的導火線。另一方面,物價不斷颷升,實令他們生活百上加斤,難以應付。然而,政府又幹了些甚麼,去保障工人的權益呢?
政府絕對不能漠視基層工人的生活權益,我們重申幾點要求:(一)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實現「家庭工資」;(二)加快落實標準工時,保障工人家庭和身心健康;(三)恢復工人集體談判權,使工人尊嚴得到尊重。
早前特首和一眾官員頻頻落區舉辦諮詢大會,了解民情,聽取民意,究竟是偏聽,抑或是完全知曉市民大眾的切實需要,就只有他們心中才知道。「聽其言、觀其行」,特區政府未來的施政能否惠及市民,解決基層的困境,就需要時間來驗證。期望一月十五日的第二份施政報告,特首梁振英先生切勿交白卷,否則就是失信於民,是非常可恥的行為。不過,監察政府的施政有否偏離大家的期望,也是市民的責任。
作者為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主席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供稿
www.hkccl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