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主顯節的意義

期數
3646
刊登日期
2014.01.03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05 日

教會每年的一月六日都慶祝主顯節(香港教區把這節日移到一月二至八日間的主日舉行)。「主顯」這名稱,出自希臘文的epiphoaneia,含有天主顯現的意思。

這是個很古老的慶節,主曆三世紀時已有文獻提及。四世紀起,這節日推廣到各地教會,重點是追念耶穌的誕生、東方三賢士來朝、主的受洗、主在加納行第一個聖跡。到了後來,教會在這個節日仍然追念主的受洗和在加納行第一個聖跡,但卻特別著重紀念東方三賢士來朝這個奧跡,以致後來我們都把這個節日喚作「三王來朝」,忽略了「主顯節」這個節日的本名和慶祝重點。

梵二後,教會再次為這個慶節正名為「主顯節」,在感恩祭中透過東方三賢士朝拜聖嬰這主題,彰顯耶穌向外邦人顯示祂是天主,也是萬世萬代的君王。由此可見,慶祝主顯節,不須像梵二前那樣,把慶祝重點只局限於三賢士來朝拜主,而應把慶祝的主題擴闊。若照epiphoaneia的原意,這節日所慶祝的重點是向主感恩,感謝祂透過不同的方式向我們顯示,讓我們得以受洗入教,成為天父的兒女。

若我們深入地默想救主降生後的每一個奧跡,會發現主由降生那刻開始,祂在世時的每個行動,包括剛誕生後牧童到山洞朝拜祂、西默盎在聖殿的預言,以及主的聖跡和傳福音等等,都可以看作一次又一次的主顯。若循此推論下去,主顯奧跡,在今天的教會內仍持續不斷。

每一回我們參加感恩祭時,主便透過彌撒聖祭,在成聖體聖血和領聖體聖血時,真實臨在於麪餅和葡萄酒中,並進入我們身體內,鮮明地向我們顯現。那一刻,我們也像二千多年前,主出生時到山洞朝拜的白冷牧童,以及在獻耶穌於聖殿時的西默盎那樣,不但接受了主的顯示,且成為主顯奧跡的使者;我們也要像牧童和西默盎那樣,在朝拜或擁抱了主耶穌後,把和我們親密地融成一體的主耶穌,透過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向近人顯示出來。

普世教會剛於一月一日天主之母節慶祝世界和平日,教宗方濟各在和平節文告中指出,只有在天主內共建友愛,才能夠締造和平與社會公義。教宗在文告中特別提到家庭的重要,指家庭是第一處培育友愛的場所,他又要求每個人該當重新思考經濟發展模式,和改變生活方式。

我們因著主顯節而得以明認耶穌基督,並成為主顯奧跡使者,就更當把這個在主內共融、愛的喜訊傳遞開去,以在世間建設一個友愛、正義、和平的社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