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台灣「婚姻立法大戰」
曾擔任同志遊行大使的著名華語流行歌手張惠妹,同時也是台灣首位參與「多元成家法案」的連署藝人,決定在十二月從演唱會力挺該草案。⋯⋯
這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盟)九月份把「多元成家」草案送進立法院審議,引發支持與反對者隔空論戰後,首位著名天主教徒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具體行動。⋯⋯
張惠妹的行動正剛好在台北總教區發行的《天主教周報》八日首次以社論發表台灣教會對婚姻立場之後。
題為〈婚姻聖事:一本初衷,始終如一〉的社論,警告台灣政府和立委們,這項草案「為致力維護家庭制度與價值,尤其尊崇聖家典範的天主教會衝擊之大,難以想像:當天主所啟示的真理,當世人安身立命的自然定律,若由立法委員訴諸表決程序,通過立法之後,社會的根本基石與人倫的核心價值──家庭──勢將支離破碎。」⋯⋯
社論又提醒全台基督徒,不分宗派:「當少數人爭取婚姻平權,而傷害到人類社會維繫數千年,廣為接受的一夫一妻制,同時也是教會維護的婚姻聖事,基督徒就應該挺身而出,捍衛我們信仰的價值。」 ⋯⋯
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離婚率。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近十五年來離婚對數來看,一九九七至二OO一年平均每年離婚對數為四萬八千多對,二OO二 至O六年跳增至六萬三千多對,O七至一二年間則回降為五萬七千多對,顯示近五年來離婚對數已漸趨緩。由此可知,民眾對婚姻重視正在恢復中。
另一重要現象是台灣無宗教信仰人數卻在增加中。 ⋯⋯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伊慶春教授提出研究數據表示,台灣民眾認為婚姻應是一男一女結合者佔六成,認為同性別可結婚者僅有百分之三十八。
這與有些媒體報導民眾贊成同性婚姻者有超過五成的數據大相逕庭。非基督徒對同性性行為認為「大部分不對」或「一定不對」者,共有五成五;一般民眾 「不贊成」同性生子(透過借精子、代理孕母)有超過五成,但即使是同意同性婚姻,也有許多人不支持同性戀者收養子女,原因是認為這的確會剝奪到兒童渴望擁 有一男一女父母的權利。
可見社會大眾多尊重同性戀者應享有基本人權,至於要動搖整個婚姻制度,仍然處於不贊成的趨勢。此次智庫藉大規模調查證實,台灣社會對同性結婚及收養子女的接受度仍舊不高,盼打破寒蟬效應,鼓勵反對同性婚姻的民眾及教會更勇敢發聲。
然而,教會和基督徒應對得法嗎?
台灣《基督教論壇報》在一篇主筆專欄裡指出 ⋯⋯ 法律只是一個支戰場,主戰場其實在教育,在教育界性平教育教材的編寫,已經把「性別平等」等同於「多元性別」教育,在執行面,各級學校輔導室都有同性婚姻運動支持者。
台灣天主教會在過去立法院中通過優生保健法前,未能阻止墮胎合法化;在教育上政府推動「性平教材」上,也未能停止中小學校開設性教育和編寫教材。如今面對「婚姻自由化」的洶湧浪濤,台灣教會必須採取強硬立場而活化的手段,例如提出「家庭健康法」、「婚姻法」等對抗「多元成家草案」,否則依目前把婚姻大事交給立委,如同歐美民主國家裡政黨只注重爭取選票而「兵敗如山倒」,讓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可預見的。
作者為天亞社台灣特派員/全文見天亞社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