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列品隨想

期數
3649
刊登日期
2014.01.24
作者
王美秀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1 月 26 日

最近傳來意大利馬切拉塔教區已將利瑪竇列品申請提交羅馬教廷的消息,說明其列品工作進入新階段。

利瑪竇列品,對中國教會而言,無疑是件大好事。中國教會神職人員和教徒又多了一位可傚仿的榜樣、典範,而且是載入中國史冊的名人。據明史記載,「自利瑪竇入中國後,其徒來益眾,……自利瑪竇東來後中國復有天主之教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教)。」「其國人東來者,大都聰明特達之士,意專行教,不求祿利,其所著書,為華人所未道,故一時好異者,咸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西洋人利瑪竇等入中國,精於天文、曆算之學,發微闡奧,運算制器,前此未嘗有也。」非常有意思,這些記載表達了三方面內容:第一,利瑪竇入中國後,傳教士東來者益眾,而且聰明通達,不求利祿,專職傳教;第二,他們的著作向華人傳播了新知識,備受歡迎;第三,利瑪竇來華後,中國才有了天主教徒「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教)」,表明那時天主教徒拂曉起床,前往教堂或用作教堂的地方一起祈禱、望彌撒,但由於外人不解,以為他們如民間教派、秘密會社一般,天朝的擔憂躍然紙上。這三點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利瑪竇是把天主教帶給中國的傳教士;第二,他著書立說,傳播西學,是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樑;第三,利瑪竇所傳天主教,為不信仰天主教者所不解,擔憂他們會帶來麻煩,影響社會穩定。利瑪竇逝世已四百年有餘,可環顧中國,人們不難發現這三種觀點依然流行。

首先,在中國天主教會看來,利瑪竇不僅是中國天主教史上的知名傳教士,歷經艱辛萬苦,終其一生為讓中國人了解和接受福音而獻身的意大利神父,也是向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的使者。其次,在中國知識界看來,他是連接中西文化的橋樑,是西方地理、數學等領域知識的傳播者。再則,在防範「西方敵對勢力」的人看來,他曾經是中西文化的使者,可以為他舉辦展覽,他的墓地可以受到保護。然而帶來的宗教是個高度制度化、自成一體,且領導中央位於中國之外的信仰團體,這令世俗公共管理當局極不適應,難免心生憂慮,糾結連連。這個天主教究竟是羅馬的天主教?還是中國人的?她真的可以既是中國人的又是羅馬的嗎?中國信友真的可以既做好公民又做好教徒嗎?

毋庸置疑,利瑪竇是尊重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典範,是和平時代來華的傳教士,受到中國教會的稱道,得到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中國媒體的讚揚。雖然難以猜測當局對其列品一事的看法,但是可以肯定尊重中國文化和傳統,尊重中國人,為中西文化交流,為中國教會做出貢獻的人,同樣會受到中國人的尊重和讚揚。因此,利瑪竇列品不該是甚麼敏感的事。

誰負責徐光啟的列品工作?

利瑪竇與徐光啟在京密切交往三年,互為良師益友。在上海的徐匯區,有徐光啟墓地、徐光啟紀念館,在徐光啟公園還有當代人為他們一起做的塑像,顯示出當代人對徐光啟的讚賞,對中國和歐洲彼此開放的一段歷史的紀念。有人理想地希望兩人一起列品,以示對這對良師益友的讚美,對中西方歷史上曾經互相開放的肯定。這本不應該是甚麼敏感的事,因為兩人生前彼此合作,同為教會工作,一起列品僅僅表達的是對一個意大利神父和一位接受了天主教信仰的中國士人對中國天主教會和中西文化交流貢獻的紀念與頌揚而已。可是,今天的上海教區,誰來負責徐光啟的列品工作呢?

無論如何,利瑪竇是來華傳教士,其列品工作由其家鄉的教區負責,然後由羅馬教廷審定。其啟動、審定和宣布都發生在中國大陸以外,從理論和程序兩方面都與中國政府無關。而徐光啟列品則不同,徐光啟是生活在明末的中國人,他的列品工作雖然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曾經啟動後又中斷,但今天啟動必須由所屬教區發起。那麼,有人要問給徐光啟列品得到主管上海教區的政府職能部門上海市民宗委批准了嗎?有人接著會說,為甚麼要批准一個將由羅馬教廷審定的事項呢,是要表明中國官方同意上海教區接受羅馬教廷領導嗎?顯然是不可以的。只要堅持中國教會獨立自辦,堅持中國的宗教事務是中國的主權,就很難讓徐光啟列品一事脫離這樣的思路和現實。

寫到這裡,筆者聯想到二OOO年羅馬冊封中國聖人引發的批判活動。十三年過去了,今天回頭來看當時的口誅筆伐,除了所謂履行公務職責外,實在找不出其中的任何正能量。如何避免對宗教事務、宗教活動做過度政治化的解讀,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今天,倘若國內外各方均能正面接納利瑪竇與徐光啟一起列品,那必將進一步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促進中國國際形象的持續提升,也必將成為中國農曆馬年中國教會的一件大喜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取自天亞社,全文見該社網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