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墓穴」發現者期望

期數
3650
刊登日期
2014.01.3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02 日

(天亞社訊)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景教(聶期多略派)墓葬發現者焦建輝,希望能搜集更多在洛陽龍門石窟西山紅石溝北崖發現的相關資料,開展下一步的研究。

這位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館員對天亞社說,他希望搜集更多資料,以進一步了解「這種喪葬方式是入華後佛教影響的結果,還是沿用了當時波斯地區景教徒的固俗?這是否當時景教徒的集中墓地?附近有無景教徒崇拜對象或宗教活動場所?」等問題。

揭示昔日宗教習慣

三十七歲的焦建輝於二OO九年發現景教遺址,在此前三年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羅炤研究員的隨行攝影,考察在洛陽發現的景教經幢,並由此開始對景教有所了解。

他憶述,當時只「感覺這可能會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對其意義的逐步認知,「當然還是很興奮的」。

經過近十次的現場研究及考察相關資料後,他相信:「這是一種全新形式的早期景教歷史活動遺傳,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景教墓葬性質遺跡,顯示當時的景教信徒中存在著焚燒遺體、安葬於山林龕岩的喪葬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當時佛教徒經常使用的。」

中國歷史上僅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和〇六年出土的洛陽《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等少數證據,能證明景教的存在。

石窟存佛道遺跡
顯示「文化向心力」

畢業於考古系的焦建輝在研究院從事石窟寺考古工作十五年,他表示,這種安置宗教信徒遺體或骨灰的瘞窟和瘞穴,龍門石窟數量很多,並有文字表明是遵逝者希望安葬在佛教勝地龍門石窟之遺願而開鑿的,有的上方並造出佛像或佛塔等崇拜偶像,這一點非常明確。

他續說:「所以紅石溝的這些窟龕,首先可以確定是墓葬性質,而其中一例上方刻有十字架圖案,與唐代兩京地區發現的景教遺物十字架形象在基本構圖上一致,由此可知這是一例安置景教信徒骨灰的墓葬性質遺跡。」

焦建輝認為,這一發現「印證了當時東都存在教區傳播景教的史實」,對於研究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景教在唐代中國的傳播及本土文化的融合,以至當時景教徒的社會習俗等,提供了寶貴的考古資料。

他又指出,這次在龍門石窟首次發現佛、道遺跡以外的另一類型宗教的活動遺傳,顯示了龍門石窟「強大的文化向心力」;另外,「西安景教碑中顯示,唐代東都景教曾遭受佛教打壓,而二者在龍門石窟卻能和諧共存,展現佛教勝地龍門石窟包容開放的博大胸懷」。

《河南天主教編年史》作者之一劉志慶教授於一月十八日進行了實地考察,從地理上墓地的分布等資料所見,他相信「這是一個景教墓葬群,除帶十字架的石窟外,其他十五個石窟也應該是景教遺跡」。

編年史教授推測:
或為景教墓葬群

這位安陽師範學院宗教文化研究所主任對天亞社說,從石窟形制的痕跡和十字架的形狀去推測這十六個石窟不是一個朝代所建,「可能始於唐而延至元、明」。

他表示,若證明了這是集體墓地,將極大地促進學術界對景教葬制的研究,並證明唐朝以後景教在洛陽有傳播延續,「如果確有天主教因素的話,河南天主教史將重新改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