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謝謝 Erwiana

期數
3650
刊登日期
2014.01.31
作者
謝旭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02 日

謝謝 Erwiana,及更多傭工姊妹。猶幸撰稿之時,各界已展開各種工作去回應印傭 Erwiana 被僱主長期虐待,幾近瀕臨死亡的案件:警方成功緝捕在逃的僱主歸案;勞工署亦就多年未曾更改過的「職業介紹所」條例,重新審視輸入外傭政策,並為受虐者提供更多支援的途徑;各界「好僱主」或關注事件的市民,亦在不同媒體上撰文回應虐傭,及分享與傭工好好共處的想法和心得。以上所有的回應,期望可以稍稍慰勉孤身來港遭到折磨,剛剛才逃出生天的 Erwiana,讓她與及更多在港工作的傭工姊妹知道,香港各界,對她們在工作上面對可能的暴力或各種情況都關注,而她們也有確實的渠道,可以在有需要時得到支援。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菲國開始輸出女傭,正值香港也在全民經濟起飛的年代,當時政府為了進一步釋放中等教育程度婦女的勞動力,而在香港引入了外傭制度,將「照顧家庭」責任外判出去,作為輕省的家庭福利政策之一,便利家庭不必因為家務勞動的限制而限制家庭的經濟增值。直到九十年代,印尼也照菲國的樣式開始輸出女傭,印傭的語言能力強,能短時間學得廣東話,讓部份基層家庭也可以通過聘請家傭解放家中的婦女。可見的是,這三十年來,外籍女傭的引入,的確讓本土婦女可以進一步投身社會為社會的經濟貢獻自己。但「女傭」這個身份,卻因為是來自貧窮國家、不諳英語或廣東話的異鄉人,而經常受到制度上的忽視。

一月十九日,勞委會參與聲援「為 Erwiana 尋求公義」大遊行,與數千名在港的菲、印籍傭工姊妹站在一起,向警方、政府一一呈上請願信,期望香港政府可以在如此需要伸張公義公道的時刻,克盡保護所有在港人士的責任,徹查每宗虐傭案件。雖然警方在安排上,比如要求傭工帶頭的五千人隊伍,在警總轉出後走入夏愨花園及附近工地旁邊,東兜西轉才回到大路前往政總。這比起香港市民日常所走的遊行路線是更偏僻狹窄的小路,相信警察也只能在外傭舉辦遊行時才會作出如此歧視的安排。

在這本來充滿歧視的路線中,我們卻遇見在香港不同地區工作的傭工姊妹,聊下來就發現,她們平日都不在港島區放假,反而是在美孚、荃灣和元朗等區;也不常參與由工會或外傭團體所主辦的遊行。她們對領事館經常阻止女傭以報警或上勞工署解決糾紛的作風同感不滿,但在街上她們還是對所有警察都十分驚懼,平日也只想有輕鬆的假日。只是這數月來,面對平均每月都有一案的虐傭事件,真的使她們感到很悲傷才令她們走上街頭。

傭工姊妹每位都很隨和,與香港人說話時,語態間甚至稍稍顯出一副「向主人說話」的感覺。但一說到 Erwiana 的事情,她們忿忿不平又痛心,為要讓我們聽明白她們參與遊行的想法,都使盡自己所有的語文能力,想在平日學過聽過的字辭中,找到所有關於平等公義的字句,結果說出來的廣東話或英文,都是又忿怒又好笑的。遊行最後因為主辦的外傭團體物資支持不了向五千人舉辦集會,所以很快就在此起彼落遙遙呼應的口號中完結。

回程路上,我們從進入金鐘地鐵站開始,數著數著就遇上了最少七位傭工,都是印傭,都是在推著孤獨的婆婆或伯伯,她們有時也會看電話,有時又低頭與老人談笑,還有四位,就是正在為一家老少外出度假日的僱主家庭推著幼童,一路看顧。但願我們也看見更多僱主願意付出我們作為接待者的責任,除了視傭工姊妹為傭工之外,也可以看得見,這位孤身離鄉的人也如同所有人一樣,理應獲得所有權利,且應獲得更多體諒,因為上主說:「若外方人在你們的地域內,與你住在一起,不可欺壓他;對與你們住在一起的外方人,應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外方人: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肋十九33—34)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新界)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