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政府當革除「衰仔紙」制度
這一屆的特區政府第二份施政報告在兩星期前出台,雖然民間的評價仍未算太滿意,包括對中產階級的關注太過欠缺,對香港長遠社會經濟發展亦欠規劃;但對社會上最困乏的階層願意提供多一點支援,這方面應是值得鼓勵的。
說到政府的扶貧解困工作,由第一份施政報告的無所作為,到今年的相對「積極進取」,筆者認為與目前社會上所醞釀的「佔中計劃」大有關係。假如沒有社會上對佔中運動支持的澎湃昇溫,從種種方面顯出民情洶湧,則政府是否依然願意大手筆地「豪花」額外二百多億元來減低社會怨氣,則尚未可知。因此,社會民情催迫政府當局痛定思痛做點實事,這也許是發動佔中運動的諸位君子未有想到的意外成果。
不過,即使單就扶貧而言,今次的施政報告作有不少難以令人滿意之處。其中最令人失望的是,施政報告的作為僅在於提供金錢上的小恩小惠,而對社會扶貧的大原則未有根本性的改革。而在各項體制上變革中的當務之急,莫過於革除那項一直帶給了香港許多清貧的長者無窮痛苦的「衰仔紙」制度。
按香港目前的「綜合援助」法例,一名年齡到達六十歲的長者,如果他們與子女同住,而希望伸領綜援,則必須由仔女簽署確認,「申報不供養父母証明書」。坊間戲稱這是子女「自認衰仔」,表明無力或無意供養自己的父母,所以這份表格戲稱為「衰仔紙」。
多年以來,筆者以至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很多友好一直呼籲政府撒銷這項不義的制度,賦予每一位長者獨立的申領綜援權利,但政府往往推搪於財政緊絀;現在難得政府自己也承認庫房對增加二百多億開支是綽有餘裕,則政府絕對應該對這急中之急的問題著手解決。
再者,這五年以來,「衰仔紙」制度背後建基的「綜援以家庭為申請單位」的理念,已經產生製造累代貧窮的惡果。筆者常遇的個案,是原有綜援的長者,僅因為其子女剛剛大學畢業開始就業,就被政府當局以家庭總收入不符綜援規定而撤銷綜援。原以為可以改善生活反而使生活陷於困境。
試想一個剛踏出社會工作的大學生,又要應付工作上的開支,又要償還求學期間的政府貸款,更要準備交稅或儲錢繼續進修,何來有能力供養父母。
我們深信,每一位終身為香港服務的市民,都有權在晚年得到合理的生活保障,至於他們應由自己的子女供養,或應由政府以公帑支持他們的晚年生活,則應由他們自己決定。
因此之故,我們懇切呼籲政府當局以至香港整個社會,嚴肅正視這不義的「衰仔紙」制度所帶來的社會破壞,並從速取締這促使貧者愈貧的「衰仔紙」制度。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