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婚會準婚夫婦調查

期數
3652
刊登日期
2014.02.14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16 日

(本報訊)公教婚姻輔導會二月九日發表「居安思危.準婚夫婦適應」調查,發現準婚男女不太擔心彼此溝通,卻最擔心子女教養與習慣磨合問題,然而服務數據反映出溝通問題正是離婚最主要原因之一。該會建議夫婦盡早接受培育,為婚姻打好基礎。

公婚會去年六月至本年一月訪問了四百零五位曾參加婚前準備課程的準婚男女,讓他們就十一項婚後可能遇到的困難去排列次序。

男、女受訪者最擔心的首四項選擇相同,分別是教養子女、個人習慣、時間運用及姻親關係,猶過於與伴侶相處。

準夫婦擔心子女管教

發布會上,公婚會總幹事趙崔婉芬說:「婚齡短的夫婦欠缺成熟度去解決困難,準備不足,容易因困難而放棄婚姻。而婚齡長的夫婦是以子女為連繫婚姻的橋樑,當兩人退休及子女長大後,二人的相處時間增加,較易發生磨擦。」

趙崔婉芬鼓勵夫婦彼此欣賞和關心,創造共同興趣與目標,以保持親密接觸去維繫感情;當遇到衝突時宜先冷靜後再溝通。

剛結婚半年的陳博彥席間分享說,曾因在冬天以熱水花灑淋浴十五分鐘而被妻子責罵,夫婦協調後解決問題:「有不滿就需要說出來。」

結婚十年的李敬德表示說:「只有二人願意放低自己的原則,兩人成為一體,婚姻才可以長久。」

公婚會建議,準婚夫婦籌備婚禮時應視婚前準備課程為必須參與的項目,以更好認識和準備婚姻生活;並資助準夫婦及夫婦參加相關課程。

雖然好些新婚夫婦對溝通有信心,但該會婚姻調解服務處從二OO九年四月至一三年三月所接獲的九百多宗個案反映出,三成六人的離婚原因是「性格及溝通衝突」,這顯示準婚夫婦或對婚姻關係過份樂觀;其次是婚外情(三成二)。

該會表示,受服務者的情況反映夫婦有需要積極參與婚姻培育課程及婚姻輔導。

另外,該會婚姻調解服務處發現,上述九百多宗個案中,有三百二十二對最終決定分開,若把O九至一一年及一一至一三年兩組數據比較,結婚十年以下及二十一年以上的個案均有所飆升,調查員稱,前者飆升原因可能與未有兒女有關,而後者則可能由於兒女已長大成人。(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