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一六一八
讀中學會考主修美術,會考課程其中一個範疇必考的是素描,我選擇畫人體。每次練習素描時,美術老師三番四次強調人體比例要準確。或者大家有聽過模特兒身材有九頭身完美比例,一般成人的比例大概在六至八頭身之間。有關人體藝術品中,羅浮宮所展出斷了臂的《米洛的維納斯》,被譽為最完美的人體雕像。
三年前,我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學院畫廊,赫然發現一幅很特別的人體素描手稿,而且是偶爾展出。畫面中央描繪了一個裸體男子擺出兩個不同的姿勢,分別以「十」字型的姿勢外接一個圓形,與及在同一位置重疊著另一個「火」字型的姿勢外接一個方形。
這幅手稿就是《維特魯威人》(Uomo Vitruviano,圖),來自達文西手筆,畫名是按照古羅馬的建築家維特魯威(Vitruvii)的名字而取的。達文西閱讀了這位建築家的著作《建築十書》,讚嘆這種人體比例完美無缺,於是畫了這幅手稿。傳聞達文西就偷了大量的屍體解剖,並量度各骨骼的比例,發現很多地方都是同一數字,就是「一六一八」。
「黃金比例」是數學專有名詞,由古希臘人發現,直至十九世紀被歐洲人認為是最完美、最和諧的比例,它的比例是一比一點六一八。黃金比例被廣泛應用於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設計等藝術形式之中。例如:古代神殿、巴黎艾菲爾鐵塔、梵蒂岡博物館出口處的迴旋樓梯等,都是按照黃金分割比例來建造。黃金比例在形式上的構圖法有多種,如矩形、三角形、十字形、螺形、平行等。
繪畫方面,很多畫家在其作品中嚴守黃金比例,尤其是文藝復興誕生的畫作為甚。中國古代畫論中有說:「丈山尺樹,寸馬分人。」意思是說那些山水畫中的峻嶺山群、樹林、駿馬、人物的比例,其實也是依照黃金比例分割而繪。故此看到嚴守黃金比例的藝術品都感到舒服、美麗,而且構圖完美而不呆板,蘊涵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十六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認為「黃金分割比例」,是造物主賜予自然界傳宗接代的美妙喻意。達文西在《論繪畫》一書中指出:「任何物質的美感應建立在『神聖比例』的關係上 ,才能產生使觀眾陶醉於如癡如醉的和諧比例。」當時的人認為「一六一八」這數字是從天上來的,因此,十六世紀威尼斯數學家帕喬里稱之為「神賜的比例」。
「黃金比例」不是藝術界的專利,它常常出現在大自然當中,最明顯例子是鸚鵡螺,那螺旋狀的螺殼是最完美的比例,很多畫作及建築都是呈現螺旋狀形體比例。此外,某些昆蟲族群中,雌雄的比例也是一比一點六一八;蝴蝶的翅膀也具有黃金比例的現象,某些樹葉生長方向呈黃金比例角度。一般來說,美女俊男的外貌十分接近黃金比例。其實在聖經中,諾厄方舟與約櫃都具有黃金比例的概念。
天主創造宇宙萬物完美無缺,我認為這個「黃金比例」是天主所創立,因為它被稱為「神聖比例」。神聖就是完美,完美就是和諧;美中有愛,愛中有美。一個相貌平凡的人可以散發出美麗的氣質,美就是心中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