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千里伴我尋

期數
3653
刊登日期
2014.02.2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2 月 23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影片取材自真人真事,談及五十年代愛爾蘭天主教會如何看待少女未婚懷孕的問題;片名菲露梅娜(Philomena)正是當事人的名字。

七十多歲的菲露梅娜走到聖堂祈禱,回想起五十年前的往事:出身愛爾蘭天主教家庭的她未婚懷孕,被父親送到修院,交由修女們「處理」。菲露梅娜平安誕下男嬰,並一直於修院洗衣房工作。某天,她突然看見兒子被陌生夫婦接走,母子從此分隔。

菲露梅娜將埋藏在心底裡經已半個世紀的秘密告知女兒,輾轉遇上仕途失意的馬田,希望透過他的報導,尋回兒子。另一方面,馬田亦想藉此東山再起。兩人遂展開一段尋親之旅⋯⋯

影片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菲露梅娜在愛爾蘭修院的遭遇:該修院像一所牢獄,大部份的修女皆是冷若冰霜木無表情,嚴厲監視少女們的一舉一動。女主角按照修院的規定,替她們工作四年(每周七天),以償還有關照顧款項。每名少女只獲准每天探望孩子一小時。觀眾可能會因此嚴厲批評天主教會封閉、冷酷、不近人情,特別是近年教會屢次被揭發性侵犯事件,大眾對神父和修女道德操守標準,較其他人設定得更高更嚴謹。

不過,本片並非傳記或紀錄片,它是一齣劇情片,某些情節被戲劇化,以加強感染力。的確,劇中某些場景或許讓觀眾想起某位神職人員的行為或不愉快的經歷,然而,並非所有神職人員均是那樣,例如劇中亦有親切善良的安修女,關懷教友的神父。

故事的真人菲露梅娜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獲教宗方濟各握手接見,表達教會的修和與寬恕。本片可以被視為教會誠懇地檢視自己,要求痛悔,表現出悲痛及歉意,這正是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近年鼓勵教會所做的。

菲露梅娜與馬田的尋人之旅,事實上亦一段心靈旅程,特別是馬田,他跟菲露梅娜相處期間,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例如主動提議不報導尋親故事。另一方面,他對寬恕、憤怒、是非對錯亦有新看法,這回應故事起首講述他執著於跟政府官員爭拗,雙方僵持不下,自身情緒因此大受影響,變得焦慮煩躁;他碰到昔日同事,知道對方任職高位感到不自在,菲露梅娜反過來安慰他。

本片有兩幕戲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女主角兜兜轉轉,不斷尋找兒子下落,原來多次經過其「家」而不知道。另一高潮是真相大白後,馬田向昔日的院長修女咆哮斥責對方,她仍理直氣壯拒絕道歉,菲露梅娜冷靜地說:「我原諒你」,院長修女當場呆了。

的確,指責別人犯錯不難,但要真正寬恕得罪自己的人,談何容易?但菲露梅娜充滿信德,願意放下仇恨,只求快樂地生活。兩位同樣自稱是天主僕人的女性,到底誰更接近天主?

飾演菲露梅娜的英國演員茱迪丹慈,演技不容置疑,演活了純真和藹、思想開明、忠於信仰(外人可能覺得她愚忠)、生活簡樸的老婦,她憑本片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飾演馬田的史提夫高根則兼任本片編劇;導演史提芬費雅斯曾執導《英女王》(The Queen, 2006)、《天使夜驚情》(Dirty Pretty Things, 2002)、《童言有忌》(Liam, 2000)。

  • 本片於201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贏得天主教文化獎。

 

參考資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