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有商有量獨白
政改諮詢,是今年最重要議題之一(也許連「之一」也可刪除)。假設林鄭月娥司長湊巧當面問我,對這題目有甚麼意見,我會怎麼說呢?不如先把這段獨白寫下來吧。
二O一七年普選特首,基本法明文規定由一個民主產生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候選人,然後全體選民一人一票選舉得票最多的候選人成為特首,於是提委會成了爭議的核心。
爭議兩個極端,建制一方希望按所謂基本法的立法精神原意,盡量保持提委會像現行的特首選舉委員會,有「廣泛代表性」,最好和選委會一樣沿用那四大界別:(一)工商金融界、(二)專業界、(三)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界、(四)立會人大政協鄉議局區局界。另一方泛民主派主張盡量擴大提委會包括全部選民,以「公民提名」為目標。建制一方認為這違反基本法,而且不能保證四大界別的平均代表性:人數多可以是全部偏向一個界別。這樣的意見分歧,看來很難達成共識。
建制一方和特區政府,推銷手法上最失敗的,是用負面的手法口號:呼籲盡量達成共識,爭取二O一七年有普選,即使是「不完美」也勝於沒有普選。我們做慣文學戲劇等比賽評判的,沒有夠水平的冠軍就不發獎,對於推銷「不完美」當然很大抗拒!
讓我提議如何平衡兩極端觀點,特區政府如何推出最有可能達成共識的普選方案,令廣大市民相信這方案的目標,是保證提委會既有平衡的四大界別廣泛代表性,又滿足公民提名的民主訴求。具體模式是擴闊四大界別,達到「幾乎包括全體選民」這個二O一七年第一屆特首普選的「不完美」、不,是「幾乎完美」(正面得多啦!)目標!以後再繼續完美這模式,最終達到刪除「幾乎」兩字:全體選民都在四大界別之內,公民提名就成事了。
實行的細節,有勞政府方面小心策劃。我提議的大原則,是把現在選舉立會區會等等的選民界別,整合歸入提委會四大界別內。例如工商金融界代表,由界別內所有個人從業員作選民選出,取消公司選票。第四界別可以擴大到最闊,包括全體地區選民,以照顧入不到頭三個就業界別的人,如家庭主婦、退休人士、學生等。超級區議員就是一個可行模式。二O一七年做得多少是多少,以擴大提委會選民到幾乎包括全體選民為目標:「幾乎完美」,以後再繼續向「完美」前行、刪除「幾乎」的最終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