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老年時
在數年前,偶爾碰到一位五十年前中學畢業的同學,她邀請我參加同班同學的每月聚會。自此,每次聚會都非常開心,無所不談。
一次無意中,大家談到生死的問題。有同學認為,在生命中,看見自己的子女長大成人,已完成了自己的責任,隨時都可以無悔的死了。不願待太老,因為到時自己老化,不單失去工作能力,對社會毫無貢獻,且身體機能退化,老弱多病,只會連累後代。再者眼見親朋一個一個的離去,自己孤獨地生活,實在難受極了。
聽到同學們的心聲,我會明白她們的看法,但當我認真的反問時,老年生活真的就如此無奈和無價值的嗎?當然,誰都喜歡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日中天的事業⋯⋯當沒有這一切時,人就會是一件廢物?這就是一個人生的價值嗎?
記得多年前,朋友帶我去探望一位不知因甚麼病而癱瘓在床上的老伯伯,他一直都是靠人照顧,每次當人們探望他時,都懷着一份對他憐憫的心,他往往報以一份感謝,隨即很自然地微笑與人攀談起來,言談間他表現出一份積極、樂觀,有生命力的說話,使探訪他的人,從他的言談中得到鼓舞,不少探訪過他的人會好奇地問,為何活到如斯地步的他,還能那樣樂觀自如?這是從那裡來的力量?
從老伯伯的故事,尤其在信仰角度來看,我看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知識、能力、才能⋯⋯而在於他是一個人,因為人是按天主的肖像造成的,有天主給與的價值,天主不單造生了人,還給予人很多的能力,在人們有生之年,祂願人們好好善用這些能力,為能建立自己,服務他人,建設這世界,好能為天主作見証,這是人們的使命。
但當人退休邁向老年時,體力與精神逐漸衰退,看似對社會無貢獻,其實我相信,人是走入生命的另一階段而已。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學習接納自己的有限,用正面的態度完全認同自己變老。並且接受隨着變老所帶來的一切。
我自覺老年人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不少成功失敗的閱歷,可與年青人分享,在分享時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不以權威自居,只供作後輩的參考。為得到良好分享與溝通的效果,老年人要懂得聆聽,因為在與年青人交流中,會學到新的事物 。
除了以上所講的接納外,老年人也需要學習「放下」的心態 ,要放下我們的工作,不能再以工作作為我的價值。放下健康,放下人際關係⋯⋯這份學習不是簡單的,這可能是一種痛苦,當人學習放下這一切,才感到安然自在,最後才體驗到,只有天主是我的磐石,我的萬有。
本欄由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