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修女之死
玫瑰修女已離開了我們,我的眼淚湧了出來。如其他剛得知其離去的人一般,我不知怎樣是好,唯有聽從天主的旨意。今天晚上消息從美國傳來,玫瑰安詳地走了,按她的意願,把遺體捐作醫學研究之用,正如她一生把心思及精神都放在學生身上,無私的奉獻。
她的離去反映着一個時代的結束,或一代人靜悄悄地完成了上天所給予的使命。從她二十歲出頭,告別家人,越洋來到大戰後的香港,至九十歲後回到美國總會院終老,她都把別人的事情放在首位,以一生大部分時間服侍華人,作為己任,可謂談何容易。
她喜愛書本、音樂、紅酒及巧克力。這樣簡單的生活,她已覺得深受恩寵。她最高興是見到以往的舊生、她們的孩子或甚至帶同着孫兒到訪。每次她都會關心舊生及其家人的安好,亦把最近所知所聞娓娓道來,令各人都心懷歡欣、心靜平安。
玫瑰修女出生於美國中產家庭,有兩位妹妹及一位弟弟,當中二人早已先她而去。在她年輕時,最敬愛的前輩修女都已過世。她有一次到天主教墳場,把過去的事情想起來。第二天,我跟她見面時,她滿懷喜悅,說到一位前輩修女(甘修女 Sister M. de Ricci Cain)昨晚來到,在夢中跟她唱着以往的詩歌。
她帶給我們的不單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對生命的嚮往及熱愛。她為學生而勞心、為華人而捐軀,更為下一代年輕人給予好好的鼓勵。她終生好學不倦、關心社會。她作為一位美國人,大輩子都是在香港生活。我想她已到了天國、或來到看看我們過得怎樣。我不知是否今晚她來到了我們的聚會,特別是看到她喜愛的香港島中學的舊生,與我們同樂,因此,我在晚餐時份外高興,心下很是感激眾人的守望互助,也想可有時間到美國探望玫瑰修女。我回家後,才得知她已離去了。
玫瑰修女身體力行,顯示出對所有人的關顧,把自己所有的都拿出來給大家分享,這是她對天主信德的崇高表現,令教徒或非教徒都心存敬佩。她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用廣東話說道:「我在這裡所得到的,比我所付出的,真的多很多、很多。」我想這點是值得深思,天主的計劃,不是按我們的角度而履行的。
筆者以往曾有一年的時間,寫了玫瑰修女的故事。今晚所寫下的,亦希望把修女的事跡說完了。玫瑰修女曾說希望能夠在香港終其一生,其實她今天晚上已回來看看我們了。我也要好好的回想她以往一言一行,以報答修女為我們所付上的心力和關懷。
- 瑪利諾會德樂施修女(Rose Duchesne Debrecht)二月二十二日在美國離世,本文二月二十二日晚於香港成文
-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