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善待身體
期數
3656
刊登日期
2014.03.14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3 月 16 日
那天,我到牛頭角基督勞工堂參加彌撒,那堂區位處的地區,人口的平均年齡偏高,參加彌撒的教友大多是長者。就在那個主日,堂區為教友安排了一次健康檢查,有興趣的教友,只需作簡單的登記,便可接受一個基本的身體檢查,包括量度血壓、檢查骨質等。這堂區的教友年齡偏高,身體出現問題的機會自然較大,為他們提供這種服務,比吃喝玩樂來得更貼心和有意義。
很多時候,任何年齡人士都容易忽略自己的健康。大部份香港人沒有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背後有多種原因:一、認為自己身體健康,沒有檢查的必要;二、害怕在檢查後可能面對新發現的問題;三、沒有經濟能力負擔身體檢查的費用;四、不知道怎樣尋找提供身體檢查的地方。
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很多人都是在身體出現不適的情況下,或在身邊人察覺自己有問題時,才向醫生求診。雖然有病盡快求醫是正確的做法,但有時候當病徵出現時,可能病情已經很棘手,甚至發展至難以治療的地步。所以,更理想的做法,就是更早識別發病的早期徵狀,盡快治療,而定期的身體檢查,是其中的一個好方法。市面上有些私家醫院或診所,提供不同種類的身體檢查計劃,每個計劃包括的檢查項目都有不同,價錢也不同,有些人認為項目愈多和收費愈高的計劃便愈好,其實這並不一定正確,要進行身體檢查,應先諮詢家庭醫生,因應身體的狀況和風險,來決定進行甚麼程度的檢查。
要保持身體健康,除了作定期的身體檢查外,也應在生活中預防疾病。大眾市民可多參與不同類型的健康講座,了解自己的患病風險和相關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不煙不酒,吃得健康,有充足的休息,以及定期運動。
建議不同堂區除了安排宗教活動外,也可因應教友的需要,為他們安排一些健康講座或身體檢查計劃,身體是上主創造的,我們一定要愛護和善待它。
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