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被捨棄的耶穌

期數
3657
刊登日期
2014.03.21
作者
梁達材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3 月 23 日

時在一九三四年某日,傅天娜修女突然失去了往日的平靜與安寧。取而代之的是枯燥及沒有生機的感覺。她跑到聖體台前,向耶穌問個究竟。耶穌對她說:「我的一生,直至去世前的一刻,一切痛苦,都是為罪人而獻出。同樣,妳所承受的痛苦,聯同我所受的痛苦,一切都獻給天父,為罪人而代禱。」

「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祂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 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的思念顯露出來。』」(路二34—35)

聖母瑪利亞的一生,便是陪伴耶穌走上加爾亞略山巔。在今天,聖母媽媽同樣陪伴她的子女們走上十字架的苦路。

我們的被召成為耶穌的門徒,不單是為救自己的靈魂,也是與耶穌一起,為世界的救贖而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在十架上曾這樣呼喚說:「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瑪廿七46)這痛苦經驗,猶如罪人與天父割裂的痛楚無異。

盧嘉肋曾這樣解釋:「耶穌是我們生命的第一選擇。當我們遇到痛苦時,便是遇上被捨棄的耶穌。唯一的做法便是立時擁抱這位受苦的基督,然後便繼續做好天主的聖意。這方法幫助我擺脫了抑鬱之苦。當我在羅馬讀神學的時候,可能離鄉別井及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關係,不期然墮入了抑鬱的羅網。幸好接觸了普世博愛運動,刻意的以愛心去活出目前的一刻,而同時把一切讓自己紊亂的地方一一獻上給主耶穌。就是這樣,我便慢慢離開了封鎖人心的抑鬱世界。

從信仰的角度去演繹,便是生活出逾越奧跡,即不斷死於自我,活出基督。換句話說,擁抱「被捨棄的耶穌」便成了保持「合一」的途徑。耶穌的一生,都是把人類的福祉作為唯一的生活目的。祂的每一行動,特別是十字架的奉獻,全然為了人類的救恩。因此,當我們把一切痛苦當作犧牲呈獻給主耶穌時,我們便與主耶穌一起在天父面前成為為罪人犧牲的祭品。

就是這樣,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慰。痛苦已不成為平安的阻礙,反而成為承行主旨的捷徑。我們更可以常懷感恩之心,因為痛苦越多,越是天父愛我們的標記。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更肖似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聖保祿如是結論:「因為基督所受的苦難,加於我們身上的越多,我們藉著基督,所得的安慰也越多。」(格後一5)

 

本欄由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溫國光和黃潄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