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A品格教育」對愛的啓示
6A品格教育理念由美國著名的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麥道衛博士(Josh McDowell)所提出。6A顧名思義是由6個包含A字的詞彙組成,從接納(Acceptance)開始作為愛的基石、透過讚賞(Appreciation)建構人的自我價值及自信心、繼而附以關愛(Affection)及時間(Availability)讓關係得以強化確立,最後以責任(Accountability)與權威(Authority)培育人的責任感和自律精神。
初接觸6A概念是被她的簡潔外表所吸引,感到很容易明白及掌握。於去年開始以此為家長小組的骨架,跟家長分享6A的教育原則,為此認真地進入了她的內在,愈往內進,內心開始有些緊張,生命中一幕又一幕與子女相處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從其他家長聽來的親子故事,不停的浮現,不禁對自己說:要在生活中實踐這6個A,好難啊!
決定先從最容易的A入手,畢竟是香港人,講效率說成效。但請看清楚!人家一早說了要從基礎開始──「接納」(Acceptance),這個A是展現愛的基本,子女從無條件的愛中建立和父母親密的關係。拿著這個A,真是哭笑不得,回想昔日的生活點滴,遇著子女乖巧順服時,接納就出現;遇著子女的表現與自己期望有落差時,還要接納嗎?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不少家長的提問。「難道子女做錯也要接納嗎?」「由得他們喜歡怎樣就怎樣?」我不驚訝於家長的反應,也不詫異家長對接納的演繹,因為曾幾何時我也如此!今天我明白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我們把「接受」和「接納」混為一體。前者是處境性、針對行為表現,有判別性,有對與錯,需要糾正;後者是人本性、焦點在人本身,是平等性,每個人(包括子女及自己)都有光明一面,也有黑暗一面,正因如此,可以體諒鼓勵。因為這份無條件的愛,子女選擇不背棄父母的教導,尊重自己的價值。
我們對「接納」感到陌生,源於我們成長的每天也在被接受及不被接受中掙扎,我們學會了評價、修正。成為了家長的我們,延續了這份文化,期待子女合乎標準;萬一偏離了標準,家長會感到擔憂徬徨,開始加強修正。於是乎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成為了高尚的口號,贏在起跑線就是放不下的標準。
「接納」不是神話,她的難在於要學會放下標準,發掘出「超標」的子女!你準備好迎接「接納」了嗎?
- 6A品格教育活動,可瀏覽 www.heat.org.hk
- 明愛家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