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位善牧

期數
3714
刊登日期
2015.04.23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4 月 26 日

從人類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領袖,他們對時代的需要作出回應。雖然,他們對國家、社會都曾經作出貢獻,亦可算是一些偉大的人物,但卻談不上「美善」!究竟一位「善牧」應具備甚麼條件?

「我是善牧:善牧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若十11)在此,主耶穌為我們指出了「美善」與「犧牲」之間的連繫。人在生活上追求美善是十分自然、且理所當然的事。可惜,很多人將美善的追求放置於物質的滿足上,而非在精神的成全中。因而,他們認為當個人能擁有愈多,便表示他愈成功。試想想:是否當你擁有金錢、名譽、地位時,你便感到滿足及快樂?很多時候,當人擁有這一切時,心靈仍然是空虛的!因為這些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然而,在信仰上,我們體會到屬靈生活的豐盛在於能與別人分享所有,從分享的互愛行為中體現生命的「美善」。因此,「美善」並不在乎「擁有」、而在乎「分享」!故此,一位牧人能成為「善牧」在於他能將羊群視為他的生命,為保護牠們,甘願捨棄一切。這就是說,一位「善牧」能以心體心、關心所托付的羊群:「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若十14)

「我認識我的羊」:當一位牧者反省如何實踐他的牧職時,他最首要的便是體會到教友的需要!但是,這並不是指「投其所好」!事實上,一位牧者並非只是要溶入教友的生活中,而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激發他們對上主的渴望。因此,當一位牧者能在教友所面對的困難及挑戰中,給予支持和鼓勵、並與他們同行、且在祈禱中為他們帶來上主的安慰,他便能以心體心、並帶領信眾更接近天主。當一位牧者能以主耶穌的心為心,去愛他的教友、了解他們的需要時,他便能具體而真實地回應了天主的召喚:「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

「我的羊也認識我」:今日的教友對牧者有一定的要求,他們除了能給予他們靈性上的支援外,還希望在生活上成為教友的典範。如此,教友們亦希望在牧者的訓導上得到安慰。這亦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若牧者便藉此而沾沾自喜、或自建勢力的王國,而忘記「服務」的真義、甚至不能引領信眾們歸向基督、以基督為生活的中心;那麼,牧者便失掉了他被召時的「承諾」了。因此,教友所需要認識、愛慕的,是藉著牧者所帶出的主耶穌:「這樣,將只有一個羊群,一個牧人」(若十16)。

因此,「召叫」的本質就是帶領人歸向天主。誠然,當初感受到被召時,就是這份渴望將天主的愛分享給更多人的動力:「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9)。因為,我體會到天主是如此的深愛著我,使我不得不作出愛的回應:「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我並且為羊捨掉我的性命」(若十15)。這一切都是從小藉著堂區主任司鐸的言教身教所領悟的!他並沒有指出作為一位牧者要做甚麼?他卻以言行德表向我展示如何成為一位牧者!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堂區和他準備主日道理:每週六上午都會在他的辦公室一次又一次地聽他讀出寫在一張便條上的羅馬拼音,遇到錯誤時更會以紅筆更正。試想想:他是多麼謙遜,作為一位傳教士,甘願聽從一位小輔祭的指正。我每次在聖堂見到他,他都是穿著聖職常服,手中拿著唸珠,鼓勵我們多祈禱、朝拜聖體、善領聖事。他並沒有向年青人「投其所好」;相反地,他卻為年青人展示了作為一位「善牧」的風範。他為我展示了物質世界以外,精神世界的豐盛,讓我經驗到天父無保留的愛。

今天,在普世教會聖召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較為傳統及保守的教區及修會卻有不少的聖召!究其原因:不少年青人渴望藉著回應天主的召喚而進入與上主更親密的關係、藉著祈禱得以凝視天主的奧秘、透過愛德服務與受苦者共同承擔苦痛,而經驗與被釘的熾愛者基督同在。因此,除了獻身生活者的典範外,教會的傳統教導及靈修,均有助他們進入天主聖三的愛情中,並從這奧秘的神聖關係中,感受到天主的召叫而作出回應!故此,推動聖召並非單純舉辦活動,亦應以恆常的祈禱、熱心的敬禮,讓聖神開啟年青人的心,並藉獻身者的典範,使年青人體會到奉獻生活的喜樂及祝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