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馬鞍山礦場十字架

期數
3713
刊登日期
2015.04.17
作者
譚永明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4 月 19 日

當本人在天水圍服務時,有堂區教友住在馬鞍山,當時山上仍有出產鐵礦。他們十分嚮往當日的礦工生活,並且常常到礦山上走走,緬懷童年生活。有一次他們上了馬鞍山後帶來一個金屬的耶穌苦像。拾起苦像的教友說,它是在當日的礦工小堂拾到的。小堂已經荒廢了,空無一物,而此十字架就在地上的廢物堆中。這教友也不知該怎麼樣做,只是拾起了,回到天水圍教堂後交給我處理。雖然是在廢棄的地方拾獲的,拾獲的人也不想成為自己的擁有物。

苦像是銀色的,製作的工夫十分了得。耶穌的面容很是漂亮,有極度真實的苦難面容。全身的比例十分標準,算是一個極高質素的藝術品。金屬的質素很好,雖然棄置於地上,飽受風雨及自然變化力量的影響,但是金屬還是很美麗,只是洗刷和輕輕打磨一下就可以將原來的美麗面貌重新浮現出來。

苦像的側面刻有藝術家的名字。這個作法與坊間所買到的十字架一樣,但苦像本身的十字架已經消失了,可能十字架的木料因時日的煎熬已經不知所踪了。

見到了這個美好的十字架,我決意為它修復翻新。除了作一點打磨工作外,由於我喜愛木料,我特別去選用一些珍貴的木料。我在佐敦的一間出名的中國工藝品公司買了兩個大小相若的紙鎮。對於木料質素、色澤、質感、打磨、光油漆料等我都十分滿意。於是我買了一些木刻的工具,準備施工。由於木材質量奇佳,刻刀也敵不過它,要慢慢地,很少很少的下刀才能敵過這塊堅木。可是,有一晚,我施工不慎,下刀時割傷了我的姆指,即時皮破血流,心想不妙。天水圍沒有醫院,最方便去的是屯門醫院,坐的士去也要差不多半小時。我即時去了附近一間診所,由於已經是晚上十一時,醫生已經準備離開,但是見到了我的境況,也替我治療。

之後我想我不能自己去製作這十架了,於是請教了負責管理我們天水圍聖葉理諾堂的一位專家,他用了他的工具,很迅速地修復了這個十字架。我十分感謝他的迅速幫忙。我也曾問過製作木器的公司,知道單單製作一個木的十字架的價錢是非常高昂的。我們用了一個不昂貴的方式去修復這個十字架,我相信也是相宜的。

另一個問題是該在那裏安放這個十字架呢。有人提議放於神父樓的大廳內。於是這個十字架的耶穌便從馬鞍山的小堂離開後,穿上了中國的十架,到了天水圍聖葉理諾堂的神父樓那裡。由於這個十字架具有宗教及歷史意義,有人想將它移回馬鞍山,可是有一次陳志明副主教來天水圍開會時決定了可以安置於天水圍。

這個十字架給了我一個很美麗的回憶。在二○一○年的司鐸年,我們一些神父們到了法國多個地方去朝聖,而我就在位於巴黎的巴黎外方傳教會總部的小堂內見到了同樣的十字架,可是我覺得藝術家的名字沒有刻得那麼美麗清楚玲瓏。我想這個十字架也會有一個美麗的背景。

馬鞍山在開採鐵礦的時間我也曾隨同我的姊姊到過礦場。我們要坐那些相信是退了役的綠色巨型軍車上山。當時開採的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大量高質素的鐵礦俯拾即是。可是,現在一切的活動都停止了,只留下了一些礦洞,山路及一些建築物。

雖然現在沒有礦工在工作,但是這個十字架也見證了當日礦工的信仰和生活。早期的礦工的刻苦生活,現在可以藉著這個十字架鼓勵我們繼續為信仰刻苦奮鬥。

希望我們不要為這個十字架之安放大費思量,反而要藉著它提醒我們要為信仰而作證。保祿說:「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你正是為此而蒙召,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弟前六、12)若要我們帶著默想的心情望著這個十字架,想想當時礦工的苦況,可能我們也可以在痛苦中懷有希望。

我們的教區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我們過往的歲月是艱苦的,我們在艱苦中建立了我們的教會。我切望我們會更加努力,「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弟前六12)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