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

期數
3715
刊登日期
2015.05.01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5 月 03 日

立法會前秘書長吳文華陪伴議會經歷香港回歸等多個重要時刻,她說昔日在公教學校所培養的服務心,促使她在政府部門及立法會盡力幫助人排難解紛。

吳文華一九九四年加入立法局(現立法會)並擔任助理秘書長,二○○八年接任為秘書長,二○一二年退休,她為立法會所編寫的規則參考手冊於最近出版。

吳文華來自公教家庭,在玫瑰堂成長,她最近對本報說,從天神嘉諾撒小學畢業,升讀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德望學校後,才開始真正認識信仰。她說:「當時剛落成的新校舍位於山上,遠離繁囂,充滿靈氣,那時不少教師都是加拿大修女,她們與學生分享西方價值,尤其是人際關係,修女與老師為我們播種,而愛、服務、感恩這三個教誨引導我一生。」

她說,老師及修女帶領學生不斷參與社會服務,繼而讓她們有信心去自行籌劃活動,為她日後處理人事和統籌工作打下了基礎。她在學時與同窗成立首屆學生會;更請纓到醫院擔任義工。吸收學校的義工經驗後,她與妹妹及同學到葛量洪療養院為年長病人表演,護士長亦驚訝於沒有成年人促成其事。

吳文華加入立法會前服務過政府部門,初期負責人事管理,她說修女灌輸愛與服務的心,讓她有信心協助同袍化解爭拗,甚至協助推動改革。

她坦言「政府要改變並不容易」,但她當年成功與同袍為改善部門工作程序。「市民的不滿多來自公式化的行事方式,須破解機械化運作,給主管和前綫人員信心去服務,這需要改變不合時宜的規則。」她服務區域市政處期間推動「工作改善小組」,收集前綫及管理人員的意見,從而得出改善辦法。

吳文華調派到立法會秘書處服務後,透過行政支援幫助議員達成共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立場,議員要向其政黨、專業、選民負責,外界要明白他們的包袱。很難有一個安排能讓所有人滿意,故此需要找到中間位,這要彼此協議、思考、研究。」她說議政需要彼此諒解,以推動公益。

她說立法會歷來有不少天主教徒議員,雖然他們沒有特別聚會去談信仰,但總會在教會活動中碰面。

「我在秘書處無論面對任何政策都需要持中立態度,惟並非『事不關己』,而是要啟發對方去思考,並引導對錯,」她指傳教工作亦然,固然要用愛心,但更重要的是啟導,尤其在關社培育方面:「若要鼓勵市民和教友關心社會,需要用啟發方式,讓他們自己決定要贊成或反對,不是硬銷。」她說不少牧者都能保持開放態度牧養羊群。

「傳教的教義要很清晰,但政治不同,受眾各有不同想法,我們須尊重每個人。政治沒有絕對,要在不同時空讓市民得到最大益處,時空一轉,方法亦可能要扭轉。」

除了協助議會工作,吳文華亦履行立法會秘書處的申訴職責,幫助市民排難解紛。她說某次接到一宗街市的申訴,便親身到街市看檔口:「當他們在困難中面對極大精神壓力,如有人及時出手,足以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九十年代香港準備回歸之際,吳文華說親友也曾勸她移民,惟她說子女一致決定留港。回想往事,她認為留港決定正確,並慶幸能夠為回歸盡一分力量。

對於當時的臨立會備受爭議,她說:「這擔心是可以理解的,我卻不擔心,因為目標清晰有助順利回歸,維持一國兩制並不困難。」

被問及對目前的看法,她說社會方向不如以往般清晰,需要去化解危機。「現在大家難看到方向。剛回歸時社會目標清晰,即生活與制度不變。現在香港如何向前走?很難有答案。政治與經濟互相影響,經濟不好,爭拗會更大,貧富更懸殊,令民心不穩定,遭其他思維影響民心。」

「假如市民對政府或機關失去信心,不肯定它們能否以香港長遠利益為依歸,這是令人擔憂的。香港市民一直保持對香港政府的能力與廉潔滿有信心,這亦很重要。」談到目前立法會議員的合作,她說:「我們不應責難立法會不合作、不向前。每樣事情不是不能化解,只要開放心胸,釋出最大誠意,便可以化解社會矛盾,這有賴互信。」

在工作以外,吳文華二十年前已參與婦女事務,她說:「那年代開始出現更多單親家庭,婦女獨力承擔生活,多問題,我透過崇德社的服務幫助她們,也協助婦女爭取平等待遇。」

「耶穌住在我心中,我在哪裡都能帶著信仰與做人宗旨。」她感謝天主讓事業暢順、家庭平安,她說最難得的是家人價值觀一致,每個人都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