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樞機談中國福傳:
(天亞社編譯)掌管教廷財務的佩爾樞機(G. Pell)於四月十六日談及基督宗教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未來,指出基督宗教在中國已像野火般蔓延,正如兩千年前「未皈依的羅馬帝國」一樣。
佩爾樞機在羅馬宗座北美學院接受二○一五年的「院長榮譽獎」時向在場人士發言,他認為,鑑於中國領導層內對「自由市場、理性,以及科學進程兼融的信條」,在若干元素下持開放態度,基督宗教或許有獨特的機會影響中國的未來。
若現在的趨勢持續,佩爾樞機說:「中國在這世紀末,將會比任何國家擁有更多的基督徒人口。」這趨勢為基督徒顯示「一個非凡的機會」,「也是國際合作的潛在益處。」
這位澳洲籍樞機說:「我甚至夢想有一個中國的君士坦丁大帝──那首位信仰基督的羅馬皇帝──與他的中國政府支持基督宗教,作為保持和提升中國文化道德健康的辦法。」
另一邊廂,佩爾樞機對歐洲基督宗教的看法幾乎沒有這樣樂觀,他坦言:「如果中國是宗教機遇的土地,歐洲卻是另一個故事。」
雖然沒有人懷疑歐洲的生命力仍然保持基督信仰,但佩爾樞機認為:「天主教的歐洲並非昔日的宗教、政治或是學術貢獻者」,而且它似乎不會在短期內恢復過來。
他說:「歷史帶來驚訝,但似乎如果北美的天主教會不填補這空隙,沒有其他國際社會將會這樣做。」
佩爾樞機表示,在二十世紀,尤其是後半段的時間,「不愧獲稱為美國世紀」,因為它的經濟、文化、軍事優勢、以及在日本、德國、俄羅斯昔日的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中站起來。
他說:「我的直覺是,如果有任何一股勢力領導二十一世紀,那將會再是美國。」
佩爾樞機讚揚美國的主教,斷言「比起任何其他西方國家」,他們明瞭教宗若望保祿是正確的:「當天主教會遵從創造主的指引,忠信於《福音》而活出教會傳統時,就是它極盛的時候」,包括棘手問題。
他說:「對許多人來說,這或者悖逆常理,但要知道摒棄有關寬恕、恆常崇拜與祈禱、生命、婚姻與性的堅實訓導,並不會帶來成長。」
他續說:「事實上,激進的自由主義有時為整個教會帶來破壞,我們已在魁北克、荷蘭、比利時見識過。美國的教會察覺這一點。」
七十三歲的佩爾樞機又認為美國天主教會獨特地定位於在影響未來世紀的世界,因為它聯合了福音派的基督徒。
• 來源:《Breitb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