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以感恩的心面對過去

期數
3716
刊登日期
2015.05.08
作者
甘寶維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5 月 10 日

教宗方濟各致全體度獻身生活者書函中,指出「獻身生活年」的目的有三:一、以感恩的心面對過去;二、以熱情活在當下;三、以希望擁抱將來。

「以感恩的心面對過去」那部份,教宗提到,「所有的修會,都是富有神恩歷史的繼承者。在它們的開始,我們看到天主的手,祂在聖神內,召叫一些人更密切地追隨基督,把福音詮釋為一種生活方式,以信德的眼光,看時代的訊號,並以創意回應教會的需要。這種起初的經驗逐漸成熟和發展,在新的地理和文化的背景中,汲取新的成員,並且興起實踐神恩的新途徑,表達使徒愛德的新方法。就像種子成了大樹,每個修會成長而伸展它們的樹枝。在這一年中,每一個神恩家庭,適合反省它們的創始和歷史,為了感謝天主賜給教會美化她的不同恩典,並裝備她作各種善事」(參《教會憲章》12)。

在這獻身生活年,我有幸參與嘉諾撒會屬下小學教職員追尋會祖足跡朝聖之旅,與嘉諾撒會這個神恩家庭去反省它們的創始和歷史,整個旅程主要分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到訪米蘭、韋羅娜(Verona)、士基奧(Schio)及威尼斯,去接觸該會會祖聖女瑪大肋納嘉諾撒(1774-1835)和聖柏姬達修女(1869-1947)的足跡。

第二部份是留在羅馬慶祝逾越節三日慶典,在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教會中心,慶祝主的復活;第三部份是在法國露德逗留三天祈禱,偕同聖母這位最完美的基督徒,步武基督。

當親身接觸到聖女瑪大肋納出生的地方、成長的地方、服務的地方、開創的會院、住的房間、寫會規的地方、建立團體的事跡,一班熟悉瑪大肋納故事的嘉諾撒人不單只可以將熟悉的故事具體地呈現在自己眼前,更可以進入瑪大肋納的生命,感受並經驗會祖「謙遜、仁愛」的精神。瑪大肋納毅然捨棄繁華的貴族生活,走到貧民區去創立嘉諾撒仁愛女修會,開展「教育、傳福音、醫療牧靈」等使徒工作的事跡,實在使人非常感動。「以感恩的心去面對過去」,的確,看見聖人過去一生的事跡、天主在她身上所行的偉大奇事,感恩之情真的會悠然而生,我們不得不感恩、不得不讚美主。

除聖女瑪大肋納外,我們也追隨著聖柏姬達修女的足跡,這位七歲時被人劫持,其後多次被賣給不同商人為奴的非洲女童,在天主的安排下於威尼斯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後來她加入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最後更被教會冊封為聖人。兩位修女,生於不同的時代、種族與背景;一個是貴族,一個是奴隸;一個創立修會,開創很多使徒工作;一個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廚房、祭衣房、車衣房和門房服務,但她們都被天主所愛,被天主所召喚,都被教會冊封為聖人。我們可以看到天主愛所有的人,無論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祂都愛我們。就讓我們效法兩位聖人,一生去感恩,以愛還愛,回應天主的召叫,無論我們以甚麼生活方式回應天主,我們都要一生奉獻給祂,成為一個「獻身」者,「唯主是依」。

這個朝聖之旅、這個尋根之旅,十分豐富,我們不但找到兩位聖人的足跡,也找到教會的足跡;更豐富的,就是透過聖人的生命、教會的承傳,我們找到耶穌基督的足跡。讓我們回應教宗「以感恩的心去面對過去」這話,效法聖人,密切地追隨基督,以創意回應教會的需要,發掘實踐神恩的新途徑,表達使徒愛德的新方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