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信徒談八九民運
期數
3719
刊登日期
2015.05.29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3 月 30 日
(本報訊)六四前夕,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宣布不出席支聯會舉辦的「六四」燭光晚會,有天支聯(香港天主教團體支援中國民主運動聯合會)及前學聯幹事信徒青年提醒,悼念活動有延續歷史的意義,令港人更珍惜民主。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陳樹暉五月十九日對本報說,「六四」事件是香港人的事,「當年的八九民運,喚起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六四』令我們更珍惜香港的民主」。
天支聯每年都舉行「六四」彌撒,並於六月四日當晚在維園音樂亭舉行祈禱會。
陳樹暉亦是學聯前秘書長,他認為以團體形式悼念六四,象徵著傳承的意義,「我生於一九九〇年,有關『六四』的歷史,也是藉著這些組織去認識,並幫助我繼續爭取民主與人權」。
他說每年的六四祈禱會或彌撒,有助提醒教徒的社會責任;他表示,信徒應按信仰價值關注及爭取社會公義與民主,不論是香港或內地的民主,藉此活出信仰。
天支聯成員、信徒大專生盧卓鋒五月十九日指出,平反「六四」,促使中國步向民主,都與爭取香港民主互有關連,他指爭取民主不分地域界限,「民主是一種精神和理念,任何地方也應支持」。
盧卓鋒生於九十後,但他不認為八九民運事件與他無關,他說:「事件過了四分一世紀後仍未得到公正的評價,我們需要記住這段歷史,為遇難者及其家屬、受影響的人平反,當年犯錯的人理應承擔責任,這才是真正的修和。」
對於香港去年發生的「雨傘運動」,不少青年認為港人應集中關注本土的民主發展,或認為「六四」事件與自己距離很遠,致使天支聯的信徒大專生人數少,他期望天支聯持續舉辦相關研討會、彌撒及祈禱會,令更多信徒銘記事件,指證當年錯誤,從過程及反省中帶出爭取民主的精神。
學聯於四月二十七日指出,不會以學聯名義出席支聯會舉辦的「六四」晚會,但個別院校學生會仍然選擇出席,並強調是次決定不代表學聯放棄追求平反六四。(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