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辦中國基督教研討會

期數
3723
刊登日期
2015.06.26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6 月 28 日

(天亞社訊)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學者論及國內基督徒人數迅速增長,有的認為浙江省「三改一拆」運動對教會的打壓,正反映這個發展趨勢,也有的指稱,急增的成因是基督宗教能夠消解中國目前的社會問題。

浸會大學、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等六個學術單位合辦第九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基督教」為題,於六月十二至十三日進行了十多場分組討論,逾四十位中外學者出席。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段琦教授在會上發表《「三改一拆」前後的溫州教會》,指出這場運動使當地政教關係轉趨緊張,對各級三自教會造成傷害,使浙江省教會嚴重分化。

她以三江教會為例,教堂被拆後,信徒對自己本堂教會失望,流失到別的教派去,而且教會領袖在事件中失去了威信,做成了教會的分裂。

段琦向天亞社指出,浙江省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打壓,她觀察到基督徒增長至一定數目時,當局的行動便有抑壓之嫌。

有與會學者表示,打壓亦有可能針對共產黨員信教問題,藉以重申共產主義思想。

對於中國基督徒人口急增,美國普度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楊鳳崗教授亦在研討會的主題講座中,重申他對此議題的見解。

這位社會學教授認為,中國基督徒數目到了二○三○年時,將有機會佔全國人口百份之三十左右,而如果一個地區的基督徒人口達到這個比例時,就有機會出現教徒領導人,故此當局必然會正視這趨勢,以免一教獨大的情況下,出現政教合一的局面。

楊鳳崗又以羅馬帝國為例,在公元二百五十年,當時基督徒僅佔人口百份之一點九,但五十年後,已經超越百份之十,再過半個世紀,已達到百份之五十六了。

他認為君士坦丁大帝在主曆三一三年頒布《米蘭詔書》皈依基督宗教,是因為見到基督徒增長迅速已成大勢所趨。他相信歷史正重覆地在中國上演。

楊教授又指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移民遷徙、家庭結構、全球化等社會因素有助基督徒數目增長。他以家庭結構為例,在一孩政策之下,基督徒團契能夠為大部份家庭的獨生子女提供群體生活。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研究員袁浩在其簡報當中,也提及近日貴州四名農村留守兒童自殺的慘劇,指出城市化對移民工家庭造成的影響。

不過,他認為,雖然城市化的過程使農村的家庭教會遷移到城市,使村裡的教徒及教會的數目下降,然而他認為這是種「流動」而非「流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