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德國的朝聖小站
我自己的信仰歷程,是從一次「朝聖」開始,現已踏入第一個十年了!二OO五年夏季,跟隨香港教區的青年朝聖隊伍,往德國科隆去,參與人生中第一次「普世青年節」。如果沒有十年前的那次遊歷,也肯定沒有今天的我。
十年後的今天,竟再過路德國,可謂機會難逢。原本我心中渴望路過科隆大教堂,內有三位朝拜主耶穌的賢士的聖髑呢!然而,我們此行目的,是要探訪一所近乎德國與荷蘭邊界的會院,與科隆並不順道,而且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燃油)拖延路程了。然而,一位可靠的好兄弟和我保證:「我們會路過另一個地方,你定會更為驚喜!」
沿著一列工整的小鎮路牌,我們駛進凱佛拉爾(Kevelaer)這小城鎮——停車場卻是一輛又一輛的旅遊巴士。「此地的旺季是五至十月,大家盡量爭取明媚的陽光啊!」本地的朋友跟我們解釋說。對,這和暖的六月天,陽光灑滿一地,路邊、水池旁,堆滿細心修整的大小花卉,令到整個小鎮充滿色彩。
凱佛拉爾的中心,就是一所小教堂:三百年前一位貧窮的商人亨德里.布斯曼 (Hendrick Busman)在荒野的小路上行走時,看見路口的十字架苦像,他便慣性地跪在十字架前祈禱。突然,他聽到內心有把聲音向他說:「在這裡為我建一所教堂吧!」,這樣的經歷持續了三次。
生活殊不富裕的亨德里,變賣了自己資產,得到神父准許,勉力建了座石洞為小聖堂。她的妻子又夢見一幅小小的聖母畫像,正是早前有人向她推銷的,但價錢太貴,她負擔不起。但他們堅信是天主的旨意,於是又加緊刻己,為小聖堂增添了一幅小小的銀色聖母畫像。這毫不起眼的小石洞、小小的畫像,成為村民的祈禱之所,賴聖母的代禱,這畫像更有治愈的奇恩。三百年來,凱佛拉爾成了德國的小小朝聖站。
一八八四年,宏偉的聖母大教堂落成,內裡每一分寸,都是精品的畫像、雕塑、玻璃彩繪⋯⋯我已參觀過許多歐洲的大教堂,但這大殿的精細、意境,是令人特別動容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筆一畫,都流露那莊嚴、那敬拜仰慕之情。
有些人說,德國人很冷漠、不苟言笑;然而,我常覺得他們是一個慢熱,而然很深情、而且行動派的民族— 這位商人和他太太的信德與努力,成為了我們今天的信仰「加油小站」、而且被稱為「受苦者、受重擔者的撫慰之所;恩寵之母的護佑!」。
我們的信德,將會結出甚麼的果實?
此欄以法文「Bon Voyage!」為名,「旅途愉快」的意思。作者是福傳工作者,在世界各地為讀者帶來各種有關潮流、文化、生活的分享,用天主教信仰的眼光去遊歷與思考。作者祝願各位在人生這一趟朝聖之旅: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