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會議凝聚亞洲經驗

期數
3725
刊登日期
2015.07.10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12 日

(天亞社訊)即使在通訊發達的香港,亦有不只一位教區神父,在六月底召開的網絡福傳國際會議期間,透露自己過往迴避使用新媒體,如今卻鼓勵同道多運用數碼工具來福傳。

宗座外方傳教會會士恩保德神父(Giovanni Giampietro)是其中一位過來人。他形容自己昔日「討厭」互聯網,因為「覺得不讓人自由、會被控制,和一些國家會在背後受監控」。

但當他看到現代世界中,將電子科技應用在福傳工作十分重要後,便經歷了一次「皈依」。

他向天亞社憶述,十多年前有朋友要送他一部電腦,因著最初的原因和他正身處海外作福傳之旅,所以他一口拒絕,但對方堅持,而回到香港就發現電腦已送到他房間內。他形容那是一次改變很大的「皈依」。

 

恩保德妙喻為皈依

恩神父又說,看到電腦時「感覺很特別,但當時連電腦怎開啟也不懂」,只好請來一位青年幫忙。那青年替他發送了電郵給一些朋友,不到一會便收到幾百個回覆。「我當時第一想法是網上是另一世界」,好像「新世界、新土地」,應該「要發現和熟悉」它。

為期四天的會議於六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舉行,有超過七十位來自中國大陸、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等地的與會者前來參加多場專題講座及經驗分享。

 

接觸青年效果佳  教會應用較落後

另一講者、香港教區關傑棠神父同樣在起初逃避新媒體,但後來想到應接受它的存在,並應用它作為傳教工具才是正面的做法。他說,數碼傳媒使教會能向年輕人福傳,有些神父也會利用社交平台跟青年聯絡,收到不錯的效果。

席間,一位斯里蘭卡的神父表示,他們的修院根本不讓修生使用手提電話。關神父表示,「這是悲哀的事」,但他同時指出,香港的修院會講很多神學、哲學,卻很少教導修生以新媒體福傳的方法,「只會說不要玩遊戲」。他建議主教們用正面態度去鼓勵修道人多運用新福傳工具。

不過當被問香港神父們是否常運用新媒體福傳時,關神父坦言:「我們花很多時間做聖事,而很少年輕神父用這些。」

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參加者同意關神父的話,指出「教會在科技方面很落後」,也明白對新媒體抱有懷疑無可厚非,但他強調最重要是素質和怎樣學習,教會需要義工教導修道人如何運用這些工具,「若在這方面落後,是很可惜的」。

另一位在台灣為移民服務的菲律賓籍教徒,認同神父們很忙碌,但在「我的經驗裡,若他們不用新媒體,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青年都在使用」。

做了十年青年事工的馬來西亞代表也說,他們會把舉辦活動的資料貼在社交平台,讓青年人接觸,又會透過網頁介紹教會訊息,例如甚麼是彌撒,「年青人都很喜歡使用網絡,他們可透過這些媒介了解教會」。

 

全文見天亞社網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