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以有小販夜市嗎?

期數
3660
刊登日期
2014.04.11
作者
集思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4 月 13 日

 最近常有人說香港人羨慕台灣,不單有民主自由,也有充滿人情味的小販夜市。香港被稱為「美食之都」,有許多富有本土特色的街頭食物:雞蛋仔、砵仔糕、車仔麪、絲襪奶茶等,享譽華人社區,諷刺的是,孕育這些美食的街頭小販,當權者卻要把他們消滅,最近的例子就是上水火車站旁的彩園天橋夜市小販。 

「上水彩園夜市小販」是一群在上水經營熟食夜市的小販。一直以來,他們都在上水站通往彩園商場的天橋上,為夜歸的鄰近居民及轉車乘客售賣熟食,各種特色美食深受市民擁戴之餘,也得以讓小販維持生計。二十多年來,小販一直自律地使用公共空間,兼顧通道、噪音及清潔等問題,與政府各部門相安無事,食物衛生、危害安全等問題從未出現。 

但自從領匯於二○○六年收購彩園商場後,夜市小販便不斷遭到保安的騷擾和驅趕。於去年十二月聖誕前夕,領匯保安不但在天橋出入口放置鐵柱,阻止他們推車進出,更聯同食環署人員及警方到天橋清場,拘捕了兩名小販。自此,他們無論到天橋的任何位置擺賣,領匯都會派人到場驅趕,多次出動警察以及多輛警車驅趕及出言恫嚇,逼使他們走投無路。 

小販們有許多均一把年紀,難以轉行。小販都認為,既然有一門手藝,當然希望自力更生,可是當局的舉動卻與這種積極的精神背道而馳。彩園夜市每檔小販關係緊密,素有道義,每檔所賣食物均是不同,例如糯米飯、香蕉班戟、腸粉、鹵味、狗仔粉、合桃糊、珍珠奶茶等,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美食選擇,不會有惡性競爭造成的不和諧情況。 

夜市熟食小販在晚上十點至凌晨一點擺檔,商場店舖已經關門,不影響商場租戶的生意之餘,更滿足夜歸的上水街坊及轉車乘客對熟食的需要,保障區內街坊的選擇權利。而小販也與街坊顧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體現社區的人情味,建立更緊密的社區網絡。上水彩園夜市是社區的一大特色,有其歷史及文化價值,當予以保留、承傳和發展,而非一味的打壓和窒礙。 

在香港的小販政策下,「上水彩園夜市小販」對於領匯、食環和警方等強行掃蕩、充公謀生工具、拘捕、罰款等做法,根本沒有話語權。

為甚麼一眾小販憑一雙手,以很小的空間自力更生,竟換來比捉拿罪犯更嚴厲的打壓力度?小販被迫無牌經營,只因政府自七十年代起停發小販牌照,還不斷以各種名目收回牌照,讓小販行業不斷萎縮。美其名把香港打造成整潔亮麗的現代都會,事實上只是為了建構一個財團壟斷、商場林立,而容不下一點草根基層生活方式的霸權樂園。反觀台灣、新加坡、泰國,以至歐美等國家,每個城市均有設立特色墟市/夜市,保育及推廣小販文化,保障基層市民營生及消費的權益。 

香港,值得擁有不單只在新年才可出現的夜市,應該還市民使用公共空間營生的權利,在小販及居民平等磋商的前提下,政府在鄰近地方規劃一個「小販認可區」,讓香港可建立夜市。 

「經濟進展應在人類控制下進行,經濟不應為資金雄厚的少數人或團體,甚至亦不應為政府及若干強國所壟斷。反之,應盡量讓各階層人士積極地有分於領導經濟的工作。」(梵二《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墟市就是社區經濟的重要構成,讓經濟不被壟斷,爭取小販權益至為重要。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