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終身執事的社會使命
在梵二召開之前,德國神學家已提出,可以祝聖一些已婚人士,以神職人員身份擔任一些特別的愛德服務。而在梵二期間,多位神長繼續提出恢復終身執事聖職,為能履行教會的社會使命。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梵二大公會議通過的教會憲章第29節中(論執事),教會議決重申恢復終身執事聖職;而執事領受的覆手禮,「不是為作司祭,而是為服務」。教會使執事職務恢復起來,好成為教會聖德內的一個本有而固定的聖職班。
另外,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梵二大公會議亦議決了《論教會在現世牧職憲章》,再次提及教會與社會彼此間的關係。
在《論教會在現世牧職憲章》中,第一章已申明教會與人類大家庭的密切聯繫。「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
因此,終身執事聖職的恢復,就是要具體地落實教會的社會使命,使五十年前,教會能夠追上時代,而五十年後的今天能夠與時並進,並且努力轉化世界,甚至聖化世界。
因此,神父被祝聖是為作司祭,而終身執事是為服務,神父主要服務的平台是在堂區,而執事主要服務的平台是在社會;並且,以謙遜的態度,特別意識及關心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為他們服務,為他們發聲。因此,執事們的服務地點主要是被派遣在社會中為弱勢社群服務,而星期六、日在堂區接受主任司鐸的牧民安排,其背後的使命亦是要喚起整個堂區團體更強的社會意識和行動,這是梵二大公會議想開展的新福傳,教會內的成員各盡其職,神父在堂區的工作,主要是主持好所有聖事及培育教友,而終身執事的工作,主要是在社會中服務及作見証,而教友亦可以發展不同的教友職務,使教會內每一位成員,都可以有空間各盡其職,各展其才,建設教會,拓展天國,若能做到這點,教會將呈現一個新景象,新福傳會得到更大的果效。
這是梵二大公會議的遠象和期盼,亦是我們共同的召叫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