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都綿竹新堂落成

期數
3660
刊登日期
2014.04.1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4 月 13 日

(天亞社訊)在中國四川省受「汶川大地震」影響較嚴重的綿竹市,最近教友正準備心靈,好能在新聖堂內度首個四旬期。

自綿竹市老教堂在二○○八年大地震徹底垮塌後,教友們就只能在板房內舉行彌撒。新聖堂於一一年動工,至去年八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白色的耶穌聖心堂是西南地區目前最大的教堂,能容納二千人,體現了天主教傳入西南地區母堂區的風采。聖堂佔地一千二百平方米,耗資七百三十萬元人民幣,其中政府捐贈五百萬元,其餘來自教區的補貼和教友們的捐贈。

今年是教友首次在新教堂過四旬期,綿竹本堂李晉玄神父為了感恩天主的眷顧,和為了在四旬期做好迎復活的準備,從聖灰瞻禮開始,就鼓勵教友每週五守大小齋,謝絕一切娛樂活動,借此準備心靈,迎接救主的復活。

李神父對天亞社說,地震後的這幾年,「是我做神父最艱難,但也是最快樂的幾年,因為災後的重建工作一直都是我心中最大的壓力,加上對教友們靈性生活的關注和關懷也是我非常掛念的」。

神父坦承以前有教友去世,他從來不去教友家送彌撒,都是教友來教堂參與追思禮儀,「是地震把我震醒了」,現在「凡是有教友去世,無論我是多麼忙,都會去教友家裡給送彌撒,因為震後我體會到生命的可貴、親情的可貴和關懷的可貴」。

此舉感化了很多教友家人來信仰天主。李神父說,為此我可以驕傲的說,這幾年教友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兩百人。他又稱,傳教士四百餘年前已在當地傳教。

八十一歲教友李代容對天亞社說,神父在地震前和地震後「判若兩人,以前的神父,對教友來電愛理不理。地震後不再是教友找神父,而是神父主動找教友了」。

四十二歲的黃在容和另外兩位女教友也指出,神父的性格比地震前好了很多,讓教友更容易親近,而且也更關心教友了。

談到四旬期,李神父說,自地震後,他和教友們每天都在過「四旬節」,每天都在為「復活」的到來做準備,因為只有經歷了災 難和離別之苦後,才懂得時刻準備自己,因為沒有人知道死亡甚麼時候來到身邊,沒有人知道「人子」何時來,為此只有時時準備著,就會生活在安詳中,就會快樂的去善度每一天。

 

綿竹總人口五十二萬,當年受災較為嚴重的是漢旺鎮,離綿竹市區約十公里。鎮上許多房屋垮塌,在震災中去世的人口至今還是未知數,為此當局在鎮的後山特別修建了萬人坑墓地,以供來人紀念和追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