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神父促進宗教交談

期數
3660
刊登日期
2014.04.1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4 月 13 日

(天美社訊)捷克神父哈萊蒙席(T. Halik,圖:天美社)三月贏得二○一四年「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他在各地促進宗教交談的工作獲社會所肯定。

鄧普頓基金會主席三月十三日公布結果指出,哈萊蒙席「激勵所有人從極權政府或個人狹隘世界觀的壓抑中釋放自己」。

六十五歲的哈萊蒙席早前表示,這榮譽很大程度應屬於他的老師,他們在捷克前共產政權下曾遭監禁多年。「他們在知性及道德方面啟導我。」他說。

哈萊神父一九四八年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即現在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深受作家格林(G. Greene)及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的影響。他於一九六六年加入天主教,經過數年地下牧職培育,於七八年秘密晉鐸。

在一九八九年「天鵝絨革命」推倒捷克的共產政權前,哈萊蒙席曾協助組織地下大學及教會團體,宣揚信仰及自由的理想。

鄧普頓基金會指出:「哈萊不惜冒牢獄之險去解放國家的思想,亦能夠調和其他守護信仰者看似是異端的觀點,更不斷開創空間讓人進步。」

當地大規模的非暴力街頭示威,最終引發革命令共產政府倒台。一九九○年六月,當地更舉行自一九四六年以來第一次民主選舉。哈萊蒙席發起一項名為「國家十年精神更新」的合一計劃,協助建立當地社會的道德及精神層面的基礎,為將來的民主過渡作準備。該國於一九九三年分開為捷克和斯洛伐克。

哈萊蒙席於共產黨倒台後得以公開履行牧職,他除了在布拉格的堂區服務外,亦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宗座無信仰者協談委員會員會的顧問,一九九三年該委員會納入宗座文化委員會。

蒙席亦在歐洲及美洲的大學教授社會學及宗教學。自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到不同國家幫助當地人認識不同宗教與文化的關係。他與不同宗教人士交談,包括猶太教思想家,印度及英國的印度教徒,尼泊爾、日本及泰國的佛教徒,以及埃及、約旦與英國的伊斯蘭教徒。他相信今天的天主教徒在宗教交談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可能只有天主教傳統,才與伊斯蘭教及世俗社會文化——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著共通之處。」 蒙席說:「我們能夠明白這兩個世界,並能促進它們彼此對話。」

鄧普頓獎每年由九人小組選出對生命靈性幅度上有非凡貢獻的在世人士。哈萊蒙席表示會把一百八十萬美元(約港幣一千四百萬元)獎金用於促進信徒與非教徒的對話方面。

 

「我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為有所追求的人擔當傳信者。」蒙席說,教會不應只關注已加入教會的信徒,也要關心尋找信仰的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