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醒覺心讀生態通諭
為我來說,教宗方濟各以「願祢受讚頌」為題,作為他震撼性的「生態通諭」的開始,是件喜事!
因為可以體會到教宗把亞西西聖方濟各的「生態」靈修置於首位,作為整份通諭的核心精神。
聖方濟各對天主創造的親情,是眾所周知的。他視大地為家、大地為母親,大地的一切都是兄弟姊妹,在天主內樣樣彼此互動,息息相關。
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提示我們,大地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是我們必須彼此「關愛」的「共同家園」。大地就如同與我們一起分享生命的姊妹,亦是願意打開雙手擁抱我們的美麗母親(通諭#1)。我們不能繼續傷害這姊妹。
聖方濟各以童心,觸動了對大地的一切驚訝,願意接觸、聯繫、欣賞、珍惜、愛護、讚賞,從而在他心內誘發對天主的讚頌和感恩,可深深地體會大自然的一切,蘊含著天主的影子在內,可作為啟示天主的書本(見通諭 #12):「從受造物的偉大和美麗,人可以推想到這些東西的創造者。」(智十三5)
事實上,「自從天主創世以來,祂那看不見的美善,即祂永遠的大能和祂為神的本性,都可憑祂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以致人無可推諉。」(羅一20)
香港教會和全球教會要覺醒過來,不能再視人為大地的主人,有絕對權征服和統治大地(通諭 #67),而要從大地體會天主,祂才是一切的創造者和主宰。
生態靈修,不是以做大地的管家為起點,而是以聖方濟各這種對大地的親情,也可說是以天主的眼光去看祂的創造,而看到大地內外和本質的「好」(創一1—11),而欣賞、珍惜、愛護、尊重、讚嘆,從以感恩和讚頌天主。我們需要學習,以這種精神作為基礎,關愛和共同建設我們共同的家園(通諭 #13)。
這關愛有三方面要考慮的。教宗指出,創世紀的記載提示了我們,人生的基礎,是「以三個緊密相連的基本關係」為依據:「與天主的關係,與近人的關係以及與大地的關係」(通諭 #66)。
簡單來說,我們要實踐和學習怎樣「愛主、愛人、愛大地」為基本點。
但在香港教會內,我們不多強調「愛大地」。環視現時嚴重生態危機的情況,「愛大地」更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只局限說「愛主愛人」,而要更清晰明確加上「愛大地」。
教宗更強調,我們不要讓社會內的種種問題,妨礙對「關愛環境」文化的建立和演進(通諭 #229)
通諭還有多方面的重點,是必需探討和實踐,湯漢樞機希望我們會好好研讀學習。歡迎大家參與七月十九日「回應教宗通諭的迫切呼籲」的研討會。
我們天主教綠識傳人和教區教理中心,正以一個二人小組合作,整理一些接觸和關愛大自然的材料,給主日學初班參考和使用。
教宗的通諭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要喚起全球教會,與其他宗教和各國與團體,有所行動大量減少碳排放,促成聯合國十二月的氣候高峰會議,能成功地達成具體行動的有效協議;這會議若未能達到積極成效的話,後果是難以想像,為後代的子孫留下難以生存的環境。
願我們以行動與祈禱,作出我們積極的回應和貢獻。
• 作者鄭生來神父為天主教綠識傳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