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與工人同行時
有一次當我與一位前輩聊天時,他問我:「你曾在工廠工作嗎?你又經常坐在辦公室,如何與工人同行呢?」這些問題令我想起今年五月一日出席過的天主教勞委會周年大會,會議其間,聽到一位中心同工所分享的小故事,啟發我明白到如何與工人同行。
故事發生於上年暑假期間,當時天文台幾乎每日都發出酷熱天氣警告,而位處柴灣海星堂隔壁的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港島)對出的一段柴灣道正進行煤氣管道維修工程。一日中午,同工們見到幾位修路工人坐在路邊休息,便邀請他們進入中心避暑。工人們因為自己滿身污垢而婉拒,但卻希望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借用中心的洗手間。當然,同工表示歡迎,同時也邀請他們到中心取水飲用。結果,中心在那段期間成為那群工友的水泉,而這件事則令同工們想起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話:「凡口渴的,請到水泉來」。(依五五1)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與工人同行,除著眼於是否可為他們爭取應有的保障和權益外,更重要的是在他們有需要時,給予一個問候,一份關心、甚至一杯涼水,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與他們同行的具體行動。這些行動令我想起教父金口聖若望的教導,他在瑪竇福音的釋義中指出:「你願意尊敬基督肢體嗎?那麼,當祂赤身裸體時,你不要輕視祂;你不要在此聖堂內以華衣美服尊敬祂,而讓祂在聖堂外忍饑受寒,衣不蔽體。⋯⋯的確,在聖堂中,祂並不需要衣服,卻需要一夥純潔的心,而在外面的窮人都需要你的照顧。」至於另外一處則提到:「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要禁止你去裝飾聖堂,而是要你同時照顧窮人。」以上兩個引文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提醒我們要照顧窮人。其實窮人並不局限於物質上貧窮,亦包括心靈上的貧窮(孤獨無助的人),甚至一些受剝削的工人、受壓迫的人和被邊緣化的弟兄姊妹。面對以上情況,我們不能獨善其身,亦不能視而不見,因為凡我們為這些最小的兄弟所做,就是關懷正在受苦的主基督。(瑪廿五40)
我們又可以如何將這份關心付諸實行呢?第一,在每天的祈禱中,為受剝削、受不公平對待的工人們祈禱,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公平的待遇。第二,多留心有關勞工方面的新聞,就如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面對那個被打得半死的人動了憐憫之心,並且將那個受傷的人帶到客店。(路十25—37)因此,當我們關心被剝削和被欺壓的工人時,就好像那個撒瑪黎雅人一樣,同時也讓我們更明白他們所身處的困境。第三,善待身邊的勞工,無論我們是一個部門主管或者是一個商人,或者是一個家庭傭工的僱主,設身處地關懷所有為我們服務的人的需要,對他們的工作多些欣賞和鼓勵,少點苛刻批評和要求,使他們能夠在安全和喜樂的環境中工作。
•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