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公布職業勞損調查

期數
3726
刊登日期
2015.07.17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7 月 19 日

(本報訊)明愛荔枝角職工中心新近公布一項調查,探討基層勞工所面對的職業勞損問題,發現六成半受訪者因工作而導致身體不同部位勞損。調查員建議政府盡快定立標準工時,以保障工人健康。

明愛荔枝角職工中心六月二十八日,公布「基層勞工職業勞損處境」調查報告,該中心早前訪問一百名出現肌肉筋骨勞損的在職基層勞工,了解他們的勞損處境。

結果發現,不少受訪者出現多項勞損情況,以職安局列出常見的職業性肌肉筋骨病症種類,近五成受訪者出現一至兩種痛症,一成一更出現七種或以上的痛症,其痛楚持續數月至數年不等。

此外,六成半受訪者認為工作性質是導致職業勞損的主因,因各行業不同的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及不斷重覆單一動作引致勞損,例如侍應須在短時間內上菜,導致手腕受傷、地盤行業高強度搬動重物等,積累形成勞損。

調查指出,四成多受訪者認為長工時工作加劇勞損情況,例如零售業及飲食業需長時間站立,形成足底筋膜炎或靜脈曲張,工人缺乏足夠休息時間令勞損情況加劇。

受訪的基層勞工阿均從事肉類加工工作,需使用機器切割肉類,他每星期工作六天,每日工作十多小時,倘若人手短缺便要七天工作。他表示工作導致肩部、腰部疼痛,持續痛楚對他精神造成困擾,長工時加重勞損及無法有足夠休息時間。

另一受訪者、在新落成樓宇工作從事室內裝修的阿勳,因經常背負二十多磅工具及步行二十層才到達工程單位,因而導致肩部及膝蓋勞損。他表示為了生計會忍痛工作,疼痛時只貼上藥用膠布紓緩痛症,直至痛楚難耐才會請無薪假。他指公立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故期望政府能縮短輪候時間,好讓他及早治療。

明愛發言人梁潔卿表示,基層勞工身體勞損與工作處境有直接關係,然而在僱傭關係不對等下,基層難以主動提出改善工作處境。

梁氏認為勞工署應主動介入,為各行業制定符合職業安全的工作安排,監察僱主落實措施。她又引述調查指出,長工時加劇勞損情況,指出政府須盡快制定標準工時,及檢討最低工資,保障勞工職業安全及健康。

她建議,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專科服務,縮短輪候時間;透過社區服務提升職安健意識,以及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另一明愛發言人李紹勤指出,職業勞損影響工人的精神健康,導致失眠及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亦有半數受訪者表示勞損問題影響工作表現,因痛楚差點發生意外。他指出受訪者的職業安全意識薄弱,一般認為勞損只是身體退化,加上現時專科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不到最嚴重也不會求診,耽誤了及早求醫的時機。(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