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FaceGod
相信我們身邊的親朋戚友中,特別是年青一輩,大部份已擁有最少一個Facebook賬戶。的確,在過去十年間,Facebook已成為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其中一個重要社交工具。不知大家每天會投放多少時間於使用Facebook上呢?
Facebook,中文譯作「面書」或「臉書」。顧名思義,它不單只是一個溝通工具,更是一本可以自我創作的書,供給其他人自由地閱讀、瀏覽。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生活、文化、喜好、心情、技能以文字、表情、圖片、錄像上載於自己的賬戶中,與他人共享。我們可以從中表達我們此刻的個性、興趣、想法、愛好、情感、期望、理想、價值觀等等。這本書可以呈現我們的真面目。
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社交工具聯繫很多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圈子的朋友,讓他們給予鼓勵——「讚」或給予一些留言。我們也可以觀看到他們的生活情況,喜與樂,成功與困難……。它把大家的生活距離拉近。
當然,在使用它時,我們要避免讓它成為訓練我們走向自我中心的工具,只顧自我表現,無視他人的感受。我們也要提防那些不實的資料,也要防止誤傳虛假的消息或給予過度激烈的批評,以免引起恐慌或傷害他人的身、心、靈。同時,我們也要認真地去認識每一位朋友,避免表面化及一致化。我每天用多少分鐘去瀏覽「面書」?
世上有一本書叫「聖經」,它也具有「面書」的基本特性。它雖然不是一本歷史書、也不是用作解難的百科全書或用作趨吉避凶的「通勝」,但它述說了那不可見的創造者及救贖者如何開始及進入了人類的歷史中,與人一起面對困難,並指引這時代的人該如何生活。它把天主的真面目——「天主是愛」啟示給我們。「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裡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他給我們詳述了。」(若一18)
福音更具體地把天主的本性呈現出來,因為天主聖子直接來到我們當中與人溝通,祂成為了天人溝通的工具,也是溝通的內容。人可以直接面見天主、聽到祂的聲音、看到祂的行動。
因此,我們可以說,「聖經」是FaceGod。透過閱讀它,我們可以更認識天主,也更認識我們的真面目。FaceGod不單止為閱讀,也要求實行。藉著實踐祂的教導,我們更清楚我們的人生意義及使命,成為貧窮人及弱小者的朋友。我們可以收到無限的「讚」、力量及獎勵。(參瑪廿五31—40)
若我們把一半用在「面書」的時間放在FaceGod上,我們便可更接近真理,也更充滿愛,可以發揮真我,避免自我中心,因為我願意與天主、與弱小者同在。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黃潄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