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舌尖上的天主
期數
3728
刊登日期
2015.07.31
作者
龍偉民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02 日
今天的經文和福音很有趣,兩者都是跟食物有關的。在讀經一中提到以色列人得到天主賜下「瑪納」,好讓他們可以在曠野中生活,但以色列人仍然因「冇肉食」而埋怨天主。到了耶穌的時代,耶穌努力傳道勸人悔改皈依,但人們卻希望耶穌可以給他們帶來由天主所賜的食糧。人神之間的矛盾和張力,彷彿透過「食物」表現出來──人往往只著眼於食物╱物質生活。
筆者出身於基層家庭,自小雖能三餐溫飽,但在童年時,卻沒有甚麼特別的享受。到出來社會工作後,才有多點機會吃得好一點,或享受一些較高質素的物質生活。然而,不知是否因為出身寒微,每次能吃得好一點,或旅行時住得舒適一點,心底裡也會感到戚戚然。尤其想到平時自己的「所作所為」,更會多了份自責,更自覺不配得到這些享受。起初也覺得這份「不自在」有點多餘,反正是吃得好、住得好就是了,為何要想太多呢?後來,慢慢明白到這份不配和自責,在信仰上為我也有一些好處,就是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現在能享受的一切都是天主所賜的。於是,每次能吃得好,或住得好時,都學習以感恩的心去領受,亦以儆醒的心去提醒自己要做得更好。
香港人也時常說為了「搵食」,但我們究竟在「搵」甚麼和「食」甚麼呢?我們又有否像以色列人一樣,每天一邊吃著天主所賜的「瑪納」,一邊埋怨沒有肉吃呢?願天主給予我們智慧,在味蕾及生活上的「甜酸苦辣」中,常存感恩的心,並留意到天主的臨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