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亞妹」的第一封信

期數
3728
刊登日期
2015.07.31
作者
陳偉彬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02 日

親愛的在心:

我愛你!謝謝你的來臨,兩年來為我們的家,增添了不少的歡欣及熱鬧。

很多朋友都說,第二個孩子對父母來說,比起第一個更容易處理。有了教養家姐的經驗後,在心,爸媽對你的教育方式,的確沒以前照顧家姐時那麼緊張。媽媽跟我都學懂放手,因此也給予你更多空間去試、去冒險!因此,你更具探索的精神,更有內裡的安全感去面迎挑戰。但是否能「照搬」家姐的那套呢?當然不可呢!當你近歲半後,爸媽也覺得你和家姐是截然不同的:外向、肯冒險、關心別人的需要。難怪天主創造我們,每一人都是獨特的,在祂眼內是何等珍貴呢!

回想起這兩年多,最叫我們難忘的,是處理關乎你「休克」的問題。

「Breath Holding Attack」的纏擾

仍記起去年初某天晚飯後,大家安頓在客廳,在心你卻因堅持要抱抱便大哭,吸了一口氣後便卻呼不出第二道氣,面開始發藍,像是窒息般;大約過了半分鐘後,你才呼出第二道氣,開始嚎啕大哭,一切才回復正常,但你看起來卻十分疲累。

起初不以為然,以為都是偶然的事;之後就越見頻繁,終於在三月初,你的「休克事件」又再發生,於是便送了你入急症,留院觀察後亦無大礙便出院,醫生還說這是很平常呢!但因發現你的心跳頻率略微不同,於是便另日再作詳細檢查,結果也是沒事。

之後的個多月,媽媽和我都被你弄得異常擔憂,就是因為上述的情況,經常在我家重覆地上演呢!爸媽不時會憂心忡忡,並問:究竟妹妹發生了甚麼事?如果「休克事件」持續,對你未來的健康有沒有影響?在偶然間,也相信是上主的帶領,爸媽決定和你到商場的資深兒科醫生看病,不消一會他竟了解妹妹的情況,並作出診斷:是典型的「Breath Holding Attack」;這並非身體毛病,而是行為問題。這個結論,叫媽媽和我也感愕然。

醫生解釋,不知怎樣,你就學懂了閉氣不呼吸,於是很自然面部因缺乏氧氣開始發藍,甚至會令人昏迷;但身體機能不會容許閉氣太久,正如成人不能閉氣自殺一樣,當到了極點你必定會再呼吸,很多臨床紀錄顯示,「Breath Holding Attack」對身體是沒半點損害的!但醫生卻見過,幼童會利用這「行為」去操縱父母,叫自己為所欲為,因父母的過份遷就,反而更是問題呢!重要是,父母必須不驚慌、如常地處理,「Breath Holding Attack」後亦必須繼續原本的東西;讓孩子知道在甚麼情況下,也要繼續。

看完醫生後,爸媽終於明白了一切!不過,晚上你又因很小事,再次「休克」。我依舊十分緊張,於是便避開不讓你看到,媽媽卻出奇的冷靜,按部就班地處理。果然你又沒事了!感謝上主,距離你「休克事件」年多,至今也再沒出現了!

這些事讓爸媽學懂,生命的確很多變數,尤其有了你和家姐後,在在考驗父母的智慧及毅力。為我們天主教徒來說,更需堅定不移地信靠上主的慈愛及帶領呢!

《歡欣》通函的啟發

後政改的日子,看到這塊土生土長的地方,社會漸漸走向兩極化、敵我分明的當下,爸爸內裡總是感到很痛心。這陣子剛好正細讀教宗方濟各就獻身生活年寫的《歡欣》通函,得了不少啟發、勸勉及安慰。

教宗方濟各在通函中,也指出「我們活在一個矛盾衝突的文化裡、一個分崩離折的文化、一個消耗浪費的文化(……)。」(8),「一個缺乏信任,令人沮喪和失望的世界裡,在一個人人被脆弱和怯懦、個人主義和自我為先所包圍的文化」(11),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最重要是「繼續聆聽天主,把這些問題變成指導我們日常生活的座標節奏」。「當分崩離析在廣泛而無出路的個人主義前被視為合理,當薄弱的關係終止,並且破壞人身的眷顧時,我們被邀請去使團體的關係變得人性化,去鼓勵一種按照福音精神的心靈共融。」(9)

在心,未來屬於你們的世界,的確是充滿挑戰!爸媽的願望是,希望你和家姐緊緊跟隨上主的意旨去生活。重要的是,在這個分崩離折的世代,成為別人的祝福,帶給身邊人希望及喜樂。讓我們常謹記,教宗方濟各給我們的勉勵,「常懷著關懷之心,以基督的眼光去看我們自己和這個世界」。

 

愛你的,爸爸
二O一五年四月廿九日
(寫在爸爸生
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