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路感言
在四旬期中,各堂區都安排苦路善工。平常的日子,只要想及主耶穌在明知、自己預設的苦難將臨的惶恐痛苦心境,便悲從中來。但天主不希望我們埋首於悲痛之中,而是以希望及愛來超越,來渡過。耶穌的苦難與救贖、真善美的安排、信望愛的邀約,完全體現在苦路的劇情上。但恩典所在,特別出現了兩個角色:外邦人西滿和耶路撒冷城的婦女。西滿這外邦人為耶穌分擔十字架;耶穌特別囑咐社會地位不高的婦女不要哭,而要關顧自己及子女。
時至今日的香港,人口政策、人口流動、外傭、婦女地位,家庭問題,以至子女育養等等問題,原來天主一早在苦路中已鋪陳了訓勉。我們每人都背負著十字架,並且應常懷愛與希望。即便如此,總有一些人在他們的境地裏,接收片面的訊息,不能化解生命中的怨氣,有些甚至對正委會呼籲善待外傭和新來港人士,與及關注低收入綜援人士也很有意見。
對外傭有怨氣的人,可能他們遇到的是個別不快的例子,但很多問題源自制度與不良中介公司,比如原來有些外傭只接受一天半天的所謂訓練,就要飄洋過海,孤身來到這陌生的地方,並且被安排向財務公司借貸,來滿足中介公司的苛索。在一次外傭與僱主關係分享會中,有教友身份的僱主說得好:「面對這些外來的小姊妹,多一點愛心與了解,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在那分享會中,我們看到真人真事的外傭紀錄片,經濟拮据的家庭聘請外傭,實在是外傭幫了這家庭很多,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原來,外傭是這些家庭的外邦人西滿,分擔了生活的十字架。
另有說綜援養懶人,最近多了內地人到港,有港人更一併將內地人詆毀為蝗蟲,來港領綜援爭福利。殊不知內地或新來港人士有多種,基層貧困的便直接受壓。這些受壓的基層「外人」,其中就有內地無戶籍的雙非兒及家人,有配偶身故、失蹤、失婚而仍拿雙程證來往中港照顧港生兒童的單親媽媽等等.......
以取綜援來說,照樂施會數字, 七成三是老人家,餘下的兩成七包括傷殘人士及失業綜援,來港未夠七年而取綜援的只佔百分之五至六,其實新來港及低收入人士都盡量避免取綜援。一次堂區分享會中,一位單親女巴士司機透露,因兒子獨自在家幾乎遭電擊而亡,於是不得不放棄工作取綜援,以保兒子安全。另外認識到一個家庭,因為一孩政策,內地父母迫於無奈來港誕下女嬰,因為無居港權,父母將女兒留給在港嫲嫲照顧,等候家庭團聚。這女嬰現在已是十多歲的女孩,每年爭取居港權的紀念集會上,都與甘浩望神父一起唱歌表演。如果當年她父母不來港誕下她,她已是被打掉的嬰靈。
這些需要支援的中港家庭,或新來港人士子女,其實是人口老化的香港未來生力軍。想及此,我們會否儆醒耶穌的訓誨:「耶路撒冷!你常殺害先知。用石頭砸死那些派遺到你這裡來的人。我多少次願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雞把自己的幼雛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卻不願意。」(瑪二十三37)
生活給我們各種憂戚的心情,產生怨懟,甚至不自覺在死亡之願(death wish)之中。正如在上週的「六四」二十五周年苦路中,夏志誠神父說:「苦路的終結不是死亡,而是生命。苦路是生命強於死亡的展現。」想及耶穌的苦難、聖死與復活,往往洗滌我們的心靈,啟發我們以愛善待身邊弱小的,以至在蹣跚的正義與和平路上未竟之志的新希望。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