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觀

期數
3729
刊登日期
2015.08.07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8 月 09 日

在上月的退省中,神師分享了以下的經驗:有一位幼童在觀看一位雕塑家在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前作雕塑,幼童問這位雕塑家正在雕塑甚麼?他答說:「一隻雄獅!」這位幼童聽了後,如身在雲中,心想:為何他知道是一隻獅子?於是,他便問這位雕塑家:「你如何知道這塊巨石中有一隻獅子?」雕塑家回答:「只要你心中有獅子,石中便有獅子!」靈修生活中的「默觀」也在於此:若我們心中有天主,我們以天主的眼光看事物,便能體會天主創造的妙化,且能進入與祂的共融中!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描述了猶太人面對主耶穌的態度:「這人不是若瑟的兒子耶穌嗎?他的父親和母親,我們豈不是認識麼?怎麼他竟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若六42)他們只是從外在看主耶穌,卻沒有更深入地了解祂所講說話的含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亦會如同這些猶太人一樣,只看事物的表面。試想想:我們在人際的溝通上,常常都是流於表面化的「寒喧問好」,有否真的願意打開內心彼此互吐心曲?我們在處理事務上,亦可能只看「成效」而忘記了長遠的影響。這份經驗就是「默觀」所強調從「暗啞」走向「透視」的過程。

因此,主耶穌說:「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我這裏來,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復活。」(若六44)主耶穌並不以為這些猶太人是在作出無知的發問;反而,他們是作出一種訴苦、一種叛逆的抱怨,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早前主耶穌與他們的談話:「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若六27)。正因如此,主耶穌更將他們的心硬等同於他們的祖先在曠野漂泊時對天父的抱怨;從而指出他們應渴望「天主的工程」:「就是要你們信從他所派遣來的」(若六29)、「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裡來;而到我這裏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若六37)。

事實上,天主願意我們從祂的創造中體會這奧秘的工程:只可惜,我們對生命中的一切均來去匆匆!萬物在我身旁,我會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曾否因天主所賜的萬物而感恩,或只視作理所當然!正如聖文德所言:萬物均是天主愛的痕跡,我們能透過天主的創造而凝視天主的美善!我們生活在時間之內:是我們善用時間,或是時間奴役我們!避靜神師以一個實例指出了兩者的分別;他是一位不喜下廚的人,但他在過去曾有多年需要輪值準備晚餐。因此,他只是那種廚房裡有甚麼便吃甚麼的人。但在一次輪值時,他得到教友送的食材,他想:或許可以以此食材準備晚餐;於是,他便花心思準備了!當天晚上,與他共桌的會士感到很大的欣慰,他們分享了手足之情、進入了彼此心靈的深處!這就是兩者的分別:前者只是責任,被時間奴役;後者,卻是以基督的心懷、以愛作前導,相互分享!

因此,我們在萬物中、在時間中、在人的交往中體會到天主!如此,我們便能體會主耶穌所言:「凡由父聽教而學習的,必到我這裏來!」(若六45)正如依撒意亞先知說:「你所有的兒子都是上主所訓誨的;你的兒子們,要享受絕大的幸福」(依五四13);因此,我們都應受教於天主,聽從祂的話。藉此,我們因著天主賜與的恩寵而懷有信德;並相信祂所派遣來的主耶穌基督。誠然,當我們「默觀」當代世界,我們是否過份依戀世物、憑藉個人能力,而忽視了向天主虛心的學習?作為基督徒,我的內心是否心懷「基督」?當我擁有了「基督」,其他一切已經不重要!因為,主耶穌已奪取了我!如此,我們雖然身處物質世界,但我們的屬靈生命已與主契合,而邁向永生。主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誰若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若六51)如此,我生活不再是我生活,而是主耶穌在我內生活。這也就是「默觀」最高的境界。當我們每次領受主耶穌的至聖聖體時,我們深信這生命之糧能帶給我們永恆的生命,因為主耶穌已在我內,而我亦在祂內,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將主耶穌帶給所有兄弟姊妹,以達至萬物在主內的共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