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公教同學會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和不少天主教學校一樣,致力為公教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靈修體驗,該校天主教同學會整理上學年的校園生活並作反省,又總結出三項得著。
團體生活是愛德的鍛鍊
在過去的學年,學校在四旬期舉行校園拜苦路、團體修和聖事,以及發起為尼泊爾地震災民藝墟義演募捐,當中展示出校園裡的團體生活。
起初,有學生為苦路默想的舉行方式有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有同學認為學校公教同學人數少,建議默想在小堂舉行,這樣不但「清靜」一點,還能更加深入默想基督的苦難;又有同學認為拜苦路應在校園內公開舉行,供全校師生參與,一同見證公教文化。兩種意見皆有裨益,學生最後以投票方式,最終選用後者的建議。
學生對團體生活的意識,亦展現於他們期望舉辦團體修和禮,參與修和禮的學生分享說:「天主創造人是在團體裡生活,而我們以團體的方式一起反省生活、懺悔,雖各自告明,卻學到彼此接納和寬恕。團體成了一種奇妙的動力和支持,不斷彌補個人的不足。」
另一方面,尼泊爾本年內發生兩次強烈地震,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各地社會及志願團體都紛紛起來提供援助,該校學生為災民舉辦藝墟義演募捐活動,充分呈現出他們「團體生活」的意識根本不限於這小小的校舍。
團體生活是愛德的最佳培養所。我們在團體生活中明認彼此之間和而不同,並願意為別人的好處與幸福著想,這不就是主耶穌曾用心吩咐過我們、要彼此相愛的神聖誡命嗎?
個人反省使信德成長
學年內,每逢週二,早會以轉播形式於各班房內進行。當中會播放一段一分鐘的默想短片,以背景音樂配合默想句子,幫助學生進行靜態反思。學生普遍認為金句具引導性,幫助反思愛、生命、公義等價值觀,持續的反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有公教學生坦言上述活動有獨特的信仰意義:「在反思過程中我發現天主創造的美好,使我對天主產生一份莫名的敬畏。」此外,相信天主對世界的好,引發正面的處事態度,使信仰生活變得更真實和生活化。
學校牧民工作者欣賞學生有深度的反思,他說:「的確,這是天主的做事方式!天主以祂的創造感動祂所愛的人,人靠著自由和信心回應祂的邀請,盼望校園能培育更多信德的種子,培育出中悅天主的義人,治理祂所創造的一切。」
對未知事物的開放
牧民工作者說:「回想與同學同行兩年的點滴,總結每一個共同成長的經驗,確實發現不少來自天上的恩寵和緣份。我不但有緣見證學生在面對挑戰和新事物的各種應對,且有幸從旁作出指引,言談之中溫良有時、痛斥有時;面對同學的表現,認同有時、失望亦有時。畢竟,這正是基督徒的生活:一種不斷從生活的反省中成長的生活、一種願意接受所面對的挑戰的生活、一種『時好時壞』的生活、一種對未知之事的開放性,努力盼望天主的國的幸福的生活。」
他又補充說:「真正重要的不是分享作了多少令學生成長的『偉大』事情,而是分享的本身。要分享因為我們必須這樣彼此擔待,因為我們都是兄弟姊妹。」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