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一元與多元
人若有意識,定會把見識的內在邏輯統一。孔夫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他也有許多矛盾言行授人以柄。但古往今來,由皇帝老子到販夫走卒,誰不天天在自圓?人常枉道從勢,讀書人愛標榜「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可惜「君子」們總是屁股決定立場者居多,沒幾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甚至捩橫折曲,但又都要面子,即使所言所行有多乖戾,一但正義「上身」,都理直氣壯。有時多留意身邊的人,會驚歎,即使沒念過甚麼書的,也很自然地把所見所聞的一切用某種道理串連起來。看他們攻擊和不同自家一般見識者的勁頭,其冥頑不靈和自我感覺良好,常令我嚇一大跳。更深深體會,啟蒙主義者相信理性會使大多數人能聰明地抉擇自家的命運,是多麼頭巾氣。近百年我們身邊總少不了一場場風雲變幻,人的劣性總是那麼容易被搧起,每次大災禍都少不免芸芸眾生以鬥倒他者為樂事,理性常不是槓桿,起作用的多是以理性為包裝的非理性情緒和蠅頭小利,隳突叫號者眾,給人牽著鼻子走,不知自家在做甚麼,火中取粟的總是躲在背後的老謀深算者。
人一有意識,很自然會走向把世事的道理本體化,二元化地非黑即白。有些人有能力洞若觀火,怕是因見識得太多,學得較明智,知道有許多紛爭,若把拿得出來的理由追根究柢,也唯有承認雙方都未必無理。問題只是,看起來不可調和的理由常只是口實,人們站在哪一邊,著眼的常不是道理而是實利,於是理論的分立常代表了相互衝突的不同社會側面的意向,你得在相互衝突的總和裡才能把握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讀凱恩斯和海耶克,會覺兩人都各有其理。若兩者都對,不過說明,它們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趨向的兩極,哪一極當時得令全看環境,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樣看不是騎牆,而是理解人的智慧不可能發明出改善世界的萬應靈藥。有時看不同法律傳統背景下的偵探片或法庭片,常驚歎不同的社會常孕育出不同的解決紛爭方式,都不可互換或以一種觀念去判斷另一種觀念,便更相信,任何個人、群體和世界,自以為理應如此的走向未必值得那麼一成不變,每個段落其實有不同的路可走,但選了左就得承擔左的結果,選了右便得承擔右的結果,既無后悔藥可吃,旁觀者縱有多少同情心,亦只能熱腸冷眼,誰能越俎代庖?我信人每一步其實都有迴旋餘地。能否走出新天地,全看當事者對目前所處環境有多少認知,對過去的經驗有多深的總結。人總遲早要學得聰明點,但有道基督的歸基督,凱撒的歸凱撒。當凱撒並不聰明時,誰能皇帝不急太監急?幸而頭頂還有天,我們起碼還可以祈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