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教宗聖若望廿三世及若望保祿二世宣聖講道

期數
3663
刊登日期
2014.05.02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04 日

教宗方濟各四月二十七日冊封其前任教宗若望廿三世及若望保祿二世為聖人。香港教區同日在堅道的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奉獻彌撒,慶祝兩教宗封聖。以下是湯樞機彌撒中的講道辭。——編者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今天,當羅馬教宗方濟各在擠滿參加者的羅馬聖伯多祿大殿,把兩位前教宗若望廿三及若望保祿二世封立為聖人時,我們異地同時在香港慶祝這兩位偉大的教宗的宣聖。十多謝您們前來參與今日的慶典。

教宗若望廿三世於一九五八年以77歲高齡當選教宗,在位不足五年。但當選後三個月,便立即勇敢地宣佈將要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藉此發動了一項對教會影響深遠的行動。雖然他本人只經歷了一九六二年大公會議的第一期,於一九六三年便去世,無緣看到梵二圓滿結束,但通過他的言行、電視上的出現及無數新聞圖片,我們已能看出他確是一位不同凡響、影響深遠的教宗。難怪他被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選為一九六二年度最傑出人物。中國人喜歡以山水作為繪畫的題材,即俗稱「山水畫」。古人更以山水描繪人物的性格。雖然我們一向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但我以為調轉來形容兩位教宗,亦未嘗不可。因為,愛山之人,喜歡攀山,喜歡從高處觀看一切,故這類人士擁有遠闊的視野,高瞻遠觸,能成為智者。若望廿三世確是一位這樣的智者,擁有超人勇氣及濶大眼光,因而召開了梵二大公會議。故我們可以形容他是一位「樂山」的「智者」。

說到另一位教宗,我們可以形容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樂水」的「仁者」。為什麼「仁者」會「樂水」呢?理由是:江河之水本身是流動的,且有彈性,恆常不斷流動。一位愛水的人士自然具備水的這些特質。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出身於一個波蘭家庭。三兄弟姊妹中,他排行最小。自幼年始,他便經歷了很多失喪:在他出生前,他的姐姐已去世,九歲時母親去世,十二歲時哥哥去世,廿一歲又失去唯一的親人父親,他在家中遂變成孤單一人。但這些悲痛經歷沒有摧毀他,反而使他變得仁厚,熱愛祈禱,恆心不懈,及對人、尤其是對受苦者、深具同情心。他透過祈禱和對天主的信心,把坎坷身世化為力量。他在當選教宗後三年,即一九八一年,被一位土耳其行刺手所槍傷。但他不但為行刺者祈禱,且於傷癒後,親自前往監獄探望槍擊手,並告訴槍擊手,自己完全寬恕他。

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七八年以五十八歲之壯年當選教宗,也是四百多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宗。在擔當教宗任期內,他到訪過一百一十五個國家,進行過一百七十次訪問。晚年時,他患有柏金遜病,但他仍繼續努力工作,克盡教宗職務,直至生命末刻。

這兩位教宗對中國都有一份濃情厚愛。當教宗若望廿三世被問到他對中國教會的看法時,他回答:「在中國,只有一個天主教會。」而若望保祿二世出任教宗的第一年,便提及中國的天主教徒,他說:「我們很難接觸中國天主教教友。」在他的內心,他常記掛着中國天主教徒,且每天為他們祈禱。他也常切望能親自探訪中國。這兩位教宗的言行都教導我們關愛中國及中國教會。但是,在眾多德表中,這兩位教宗的最重要德表應是恆常祈禱及與天主有很深入的交往。

兩位教宗的確是恆常祈禱的聖人。由於他們與天主保持深入關係,故能與所有人團結共融,也有大勇氣和大魄力,恆心不懈,克盡牧職。

當教宗若望廿三世臨終時,他的親友及樞機大臣環繞在病床旁。他們一邊祈禱,一邊哭泣,但教宗反過來安慰他們,並領唱聖母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其生命末段日子,不願意被送往醫院,因為他切望常與大家在一起,永不分離。當他臨終時,很多群眾整晚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朝向他的睡房為他祈禱,而他自己也知道群眾與自己在一起。當他去世時,更突顯教友們對他的那份愛戴之情及一份失落感。所有參與他的葬禮的人,都要求盡快把他封立為聖人。而事實正是如此,在他逝世九年後的今天,他便被封立為聖人。

主內親愛的弟兄姐妹,今日我們有幸能異地同時,與普世教會一起慶祝這兩位偉大新聖人。我肯定他們仍以他們的德表領導着我們。讓我們齊向這兩位新聖人學習,尤其是學習他們修煉智慧、仁厚及恆常祈禱之德。兩位偉大教宗、聖若望廿三世及聖若望保祿二世,請您們為我們和現任教宗方濟各祈禱!亞孟。

香港主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