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閱兵紀念和平?
期數
3732
刊登日期
2015.08.28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11 日
中國內地和香港把本年九月三日訂為公眾假期,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北京有關方面指出,當天人民可參與紀念活動,慶祝中國頑抗日本取得勝利,以及世界成功抗衡法西斯主義。
從準備功夫來看,今次閱兵規模實屬龐大;但藉著閱兵去紀念戰事結束,是西方民主國家不常見的做法。
慶祝戰爭結束會是個敏感的議題,因為慶祝的核心價值是終結無意識的暴力,回復期待已久的和平時代。同時,這代表人民意識到他們須從軍人統治的時代,轉移到文人政府。
戰爭周年紀念理應宣揚保護別人及抵抗外敵的英勇事跡,但在褒揚英雄主義的同時,令人留意的是:會否美化了暴力。再者,戰勝、戰敗雙方都要從中汲取教訓:不能隱瞞歷史事實並須承認曾犯下的暴行。
每個人能藉此反省歷史,才是慶祝這日子的真正意義。
抗戰周年紀念舉行軍事閱兵,會帶出不同的信息。相對於履行和平承諾,閱兵是展現軍事力量,這能否貫徹不為忿怒而動武的承諾?
亞洲國際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溫,許多國家大規模增加其軍事預算,在外交上不斷承受敵人攻訐之際,今次北京的慶祝活動,為亞洲鄰國、以至國際社帶出甚麼信息?有助中國與國際社會增進友誼?或反而令國際社會擔憂?
今天的中國內憂不斷,例如一些被視為受政策歧視的少數民族發動襲擊。有研究和平議題的報告指出,在這情況下,爆發衝突的機會十倍於建立和諧協作的環境。
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紓緩這些緊張局面,然而在中國這個缺乏信任的社會,對話、調解及解決糾紛等方式難以實行。
一個國家若能展示民治的制度,不難促進人際融和並建構互信互助的社會,並能將和平的願景發揮得淋漓盡致。建立良好的制度,比單一次大規模展示兵力,更有助建設和諧社會。
須謹記,非凡的英勇之德,亦能在和平時刻展現,而這些英雄行實較戰爭時所顯示的,更能喚起和諧共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