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教堂的家庭牧民

期數
3665
刊登日期
2014.05.18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5 月 18 日

聯合國定每年的五月十五日為「國際家庭日」,鼓勵所有人關心家庭,今年本地教會團體也藉此機會舉辦活動。究竟,長遠而言教會可以為家庭做些甚麼?

香港社會經歷了多個推動家庭價值的大型項目,惟家庭所面對的困難卻仍然嚴峻,近三十年的離婚率更上升近十倍。

家庭生活本是莊嚴的召叫,然而不少社會因素妨礙了家庭生活,長工時就是其一最大困難。在尚未設立「標準工時」的香港,不少夫婦各自忙於工作,甚至許多時無法一起晚膳。生活重擔成為他們的「十字架」,尤其是基層家庭。當這種缺乏滋養的夫妻關係喪失自愈和修補能力時,即使是出色的輔導員亦未必能夠解決問題。

困難背後涉及不同的社會結構因素,牧靈工作應關顧不同層次,於是本地教會團體一直透過家庭牧民、勞工政策倡議、社會傳播等各個層面去移風易俗並支援家庭,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家庭團體》勸諭中指出,教會團體「應該承認並且妥善運用——依照各團體的特色、目標、功能和方法——以不同的方式、為了不同的理由以及在不同的層次上,投身於家庭牧靈工作的許多教會團體、不同的組織和許多的運動」。(72

然而,當遇上困難的教徒夫婦收藏自己或受到標籤,往往不敢求助,在教會內較能夠幫助他們的,往往不是培育活動,而是鄰舍主動的關懷。這需要堂區鼓勵教徒跨出第一步,成為家庭牧民上的「撒瑪黎雅人」,負起同行與培育的使命。

這些家庭待援之際,信仰小團體成為互相扶持的園地,每個人都是受傷的治療者,彼此敢於分享自己的不完美。好些堂區牧者亦堅持定期探訪家庭和慕道者,這小小的家訪所彰顯的堂區共融來得意義重大。在推動培育意識方面,堂區若能夠發揮堂家組的職能,則可加強現存家庭小組的工作,以及更好地協調家庭牧民資源。

這正好回應了教宗方濟各鼓勵教徒走出教堂的呼籲。他早前在彌撒講道中呼籲人們主動關心在婚姻上遇到挫折的一群,「與他們同行而非譴責」。

各地教會團體均有推動婚姻牧民方面的外展工作。在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於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透過婚姻輔導讓遭逢困難的夫婦看見出路;近年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的婚姻與家庭牧靈輔導證書課程畢業學員,亦提供義務靈性陪伴;不少具備心理學或輔導專業的教徒更義務協助堂區夫婦,或轉介他們到明愛等專業機構。

 

讓我們惦記那些遭遇困難的家庭,也身體力行引領教徒夫婦回到堂區這共融團體,好使下一代敢於回應婚姻召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