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八十教宗聖人
(天美社訊)從聖伯多祿到教宗方濟各共有二百六十七任教宗,至於教宗聖人,加上四月二十七日封聖的若望廿三世及若望保祿二世,至今則有八十位,其中十位的經歷殊不簡單,有些更為教會開創先河。
早期教宗往往會為信仰殉道,為教會這是最清晰的信德標記。當相關迫害減少甚至結束,教宗聖人人數遞減。在過去七百零一年間,只有六位教宗被封聖。
首位教宗聖伯多祿(Peter)是第一位明認耶穌是天主之子身份的人。他受召去牧養基督羊群,成就了宣講和保護信仰的使命。他為了堅持基督信仰和宣講而殉道,相傳羅馬君主尼祿(Nero)迫害教會期間,他在梵蒂岡山腳遭倒釘十字架。
聖沙德(Soter)約於一六七年當選,七年後逝世。相傳現在教會的復活節節期由他所制定。
聖法彼盎(Fabian)從二三六至二五○年擔任教宗,據說在選舉教宗時,一隻白鴿飛到他頭上,就好像聖神突然選定他要擔任教宗般。
聖達瑪蘇一世(Damasus)於三六六至三八四年出任教宗期間,正值三八○年基督宗教成為羅馬國教。他表明羅馬主教是伯多祿繼任人,亦確立拉丁文為羅馬的禮儀語言。
四四○至四六一年擔任教宗的聖良一世(Leo the Great)是教會聖師,他確認了教會的神聖本質,指教會為基督的身體。他於四五二年遇上匈奴王阿提拉(Attila),成功說服他不攻打意大利。
聖額我略(Gregory the Great)(任期為五九○至六○四年)本為隱修士,當選教宗非他所願,常感慨成為教宗後要擔起俗務。他重視簡樸與愛德,會捐贈食物給羅馬貧困戶,並每天邀請窮人一起進餐。
聖尼各老一世(Nicholas I the Great)(任期為八五八至八六七年)致力鞏固教宗職權,強調只有教宗批准才能免任主教。他維護婚姻法,亦支持婚姻自由,曾要求主教絕罰一名為外遇而離棄配偶的貴族。
聖額我略七世(Gregory VII)於一○七三至八五年履任教宗,他推出很多改革措施,包括給予羅馬主教職權去主管教會事務。他頒布神職人員當守獨身的法規,並推廣羅馬禮到整個歐洲。
聖策肋定五世(Celestine V)本是本篤會隱修士,一二九四年當選教宗,但數月後辭職重歸隱修生活。策肋定五世頒布詔書容許教宗辭職,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就是第二位繼他以後辭任的教宗。
聖庇護十世(Pius X)(任期為一九○三至一四年)推崇修和及聖體聖事,加強教徒的虔敬,又肯定額我略聖樂。他重新組織教廷架構,確立樞密會議去編纂教會法典,並以開放態度對待科學,設計日晷。雖然他管理教會上對人開放,但本身卻從未使用獲贈的汽車,寧繼續以馬車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