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教會回應環保通諭

期數
3733
刊登日期
2015.09.04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9 月 06 日

(天亞社訊)為回應教宗方濟各有關環保的通諭,香港教區已成立小組跟進,有教友希望小組能帶領他們關注本地議題。

這是教區第二次對教宗五月發表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作出回應。與此同時,至少有兩個教會團體發起九月一日祈禱和守齋活動,以響應教宗欽定的「為關愛受造界祈禱日」,期望國際峰會能達成具約束力的協議。

研習小組由夏志誠輔理主教擔任主席。在八月二十六日舉行了第二次會議,計劃出版導讀小冊子,以淺白文字和問答方式向教友講解通諭內容,提升他們對環保的意識。

然而,基於社會和教會過往對環保議題不大重視,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會人士擔心研習小組純粹只是研讀文件,未能協助教友作出具體實踐。

綠識傳人秘書孔慶玲指出,香港的社會和教會過去就環保的討論不多。在他們這個教友團體於一九九七年成立初期,到堂區與教友討論環保話題,他們都不感興趣。「香港教會近年才提及生態神學,比台灣教會遲了一些」。

不過,隨著環保議題在社會上普及,教友的關注意識也提高了,她發現他們現在對這個題目很有共鳴,惟想不到該做甚麼。

孔慶玲也指出本地教會在環保上面對的困難,例如教會建築物老舊,要提高它們的能源效能相當複雜,「要重建的話花很多錢,重新裝修也花時間設計,還不知道是否可行」。

夏主教對天亞社解釋:「小組並非以學術角度研讀這份通諭,而是透過深入了解文件內容,帶出當中的精神,讓教友學習和實踐。」

此外,研習小組也計劃推廣「每週一素食」行動。夏主教說:「有人提議在週五素食,配合教會以往守齋的傳統,但為免令人誤會恢復這項規定,還是由教友自行決定。」

青年教友劉耀琮期望通諭研習小組能關注本地議題。這位香港中文大學環境科學系學生指出,香港近年有不少具爭議的環保議題,例如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大型基建對生態的破壞,還有垃圾處理、電力市場發展等都關乎環境公義,值得教友關注。

固體廢物處理也是夏主教認為最迫切的環境議題之一。他指出香港人的即棄文化與此息息相關,「很多人只顧自己的需要而買東西,又製造很多垃圾,沒有意識到背後的環保和正義」。故此,他鼓勵堂區教友聚餐時,自備可重用的餐具,減少使用即棄用品,免得製造過多垃圾。

 

他認同教會需要在環保方面有政策倡導的工作,向政府提交意見,故此,他也邀請了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的成員加入研習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