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主教曾逃離越南
(天亞社編譯)在越南出生、曾以難民身份尋求外國收容的阮隆文主教(Long Van Nguyen)表示,在西貢(現稱胡志明市)淪陷及共產黨掌權後,他與家人被迫逃離故鄉,獲得澳洲收容,他呼籲所有澳洲人,再次以對待他與他家人的同樣慷慨態度收容移民及難民。
阮主教當年只有二十一歲,與父母及一弟一妹,成功坐船逃離越南,一年後,即一九八一年十二月抵達澳洲。
兩年後,他成為方濟會修士,翌年在墨爾本接受司鐸培育。儘管他大部份時間在墨爾本生活,但在悉尼也有很多人認識,因為他自一九九五年起,曾在悉尼的凱利威爾擔任四年的堂區司鐸。
他於二○一一年創造歷史,成為澳洲首位越南裔主教。
他除了是墨爾本總教區的輔理主教,也是澳洲天主教主教團移民及難民主教代表。由於其親身經歷,他能夠道出移民經常遭人忽略的艱難及困苦。
他說:「我們許多在澳洲成長或生活一段長時間的人,往住忘記或甚至不再注意的簡單事情,對新移民來說卻是一項挑戰。」他指出,不熟悉澳洲的語言、文化及習俗,是移民所面對的障礙,當他們在一片新土地為適應新生活而掙扎時,這些事情都成為了他們的焦慮和壓力。
在第一百零一屆世界移民難民日於八月三十日舉行前夕,阮主教發出澳洲天主教移民及難民處的一套牧靈資料,提供予各堂區及教區使用。
澳洲天主教會將八月份定為提高教友關注澳洲移民人口的月份,並響應阮主教的呼籲,提醒人們記住許多移民在當地開始新生活時所面對的困難。
阮主教說,這是每天實實在在遇到的情況,基督正呼籲我們超越自己,向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表達團結一致。
他又建議,向移民伸出援手、或只是簡單地向他們問好或展露笑容,都能夠幫助減輕移民的失落感和孤獨感覺。
他說,「當難民的困境經常在我們的電視螢幕出現或見到時,我們也不要忘記,在澳洲這裡居住的許多移民所面對的困難」。
阮隆文主教又呼籲教會及其各個機構避免只是向移民提供福利服務,而應該協助他們能夠真正融入社區及社會。
二○一五年世界移民難民日文告的主題是由教宗方濟各親自揀選:「無邊境的教會、眾人的母親。」
阮主教表示:「教宗期望我們超越自己,活出真正基督徒的生活,並向那些社會最邊緣人士表達團結一致及同情。」他指出,他們需要我們特別的注意及照顧,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
由於中東地區持續衝突,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在這地區,目前有逾二百萬難民,而在一些如敍利亞及伊利克的戰亂國家,更有七百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
他指出,在這個地區的衝突升級,以及蘇丹的衝突和一些受壓迫少數民族的掙扎,如缺乏人權及日益受到迫害及折磨危害的緬甸羅興亞人,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有更多這些人在澳洲尋求安全及庇護。
阮隆文:應歡迎新移民
阮主教說,不要對尋求庇護的新來者產生恐懼和懷疑,並促請所有人,包括政客在內,不要容許無知的恐懼駕馭我們的政策決定。
他又提醒人不要對不同文化、信仰及習俗的人存在戒心及不信任,並鼓勵澳洲的社會群體及堂區團體,以開放的心及思想歡迎移民及難民。
他說:「我們許多人可能永遠都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不要忘記,我們能夠改變在身邊周圍的世界。」
在澳洲天主教移民及難民處為移民及難民主日提供的牧靈資料中,包括了真福經查理(John Baptist Scalabrini)的生平故事,他在歐洲及美洲為移民服務貢獻一生。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稱他為「移民及難民之父」。
這位真福在牧民工作中認識到移民社群需要獨特的牧靈照顧,以及他們在新家園安頓時所面對的困難及現實境況。
來源:《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