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明中學校長陳楊美熙榮休

期數
3734
刊登日期
2015.09.11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9 月 13 日

服務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三十八年的校長陳楊美熙八月三十一日榮休,她一直幫助學生善用她們的塔冷通,讓她們成為「純潔仁愛」(學校校訓)的人。

陳楊美熙八月二十日接受訪問時說:「大學時接受大專聯會的培育,使我學懂要從受助者的角度著想」,她慶幸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能實踐自己的信仰。

陳太自幼稚園至中學均在聖羅撒屬校就讀,預科時轉到女拔萃書院,一九七七年香港大學生物系畢業後,任教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陳楊美熙自幼已在學校接觸信仰,中學時見證修女即使患病,仍孜孜不倦地關心和培育學生,中五畢業後她開始慕道,在入大學前的暑假領洗。

後來她加入港大天主教同學會,並參與天主教大專聯會,擔任靈修事務幹事,「三年的大學生活,除上課外,其餘時間都屬於聯會」。

加入公教大專生的年代,反貪污、捉葛柏、艇戶事件、悼念周恩來逝世等,陳太都一一參與,她說:「那年代能讀上大學的人很少,我身受社會恩惠,再反省個人信仰,令我更感到大專基督徒應有的先知角色,當有涉及社會公義的事,我有需要加以關注」。

投入天主教大專聯會

當年種種,仿如昨日,例如聯合其他公教大專生以天主教大專聯會名義發聲明、派傳單等回應社會;又曾到工廠工作、住在徙置區體驗生活、學習社會訓導,教會文憲等。她說,這經歷影響她往後的教育工作。

一九七七年她到位於葵青區的蕭明中學任教,當時該校僅創辦了四年,整個山頭就只有這所學校;當年多數學生生活清貧,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不少父親認為女兒能否嫁出比學業成績更重要;不少女生礙於生活條件以至缺乏自信,令陳太有感要為女青年建立信心和成功感,「其實女生亦有其潛力,那些有能力讀書的女生應得到發展,我希望自己成為活生生的示範。」

她初期任教生物科,不時把學科與時事連在一起,「當教授初等生物如何演變至高等生物時,從中帶到香港的房屋問題:私樓、公屋、安置區、木屋區、寮屋區等,從中讓學生思考社會資源的分配」。她更帶學生探訪安置區,這正是她在大專聯會時強調要與貧窮及受壓迫者在一起的信念。

八十年代她兼教倫理科,並加入訓導組,後來成為訓導主任,九二年擔任副校長,二OO二年時任校長易婉燕修女退休,她便擔任校長至本年八月榮休。

「我喜歡走在前線,讓我有機會與學生交流學科以外的課題。」她說,在教育改革前,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相處,她亦因此影響不少學生信教,甚至成為她們的代母,「近二十年,要面對不同的教育政策,某些方面對學生有所虧欠」。

陳楊美熙是蕭明中學首位平信徒校長,她認為要打動青年的心,應持守以青年為先的教育使命,「為她們提供溫馨關愛的學習環境,讓她們自然發展和成長,中學階段對青年是成長的關鍵」。

陪伴學生關心社區

她早於二OO六至O九年的三年計劃中以關心時事為學生的發展目標,邀請社會人士到校與學生探討時事,以及支援中一至中三學生,讓她們面對新學制前作好準備。

陳校長榮休後,新學年會由母佑會郭明英修女擔任校長,她說,面對修道人缺乏,仍有修女履任校長很難得。

另外,她於過去兩個學年所擔任的修會學校聯會主席,亦將於十月尾卸任。她在修會學校聯會任內與各辦學團體共同關注及加強學校的宗教文化與氛圍,她說:「不少教會學校的神職獻身者愈來愈少,公教教師及公教學生亦少,面對社會世俗化,學校應著意加強宗教氛圍,以應付時代轉變。」

執教多年,陳楊美熙校長見證不少學生勵志的故事:有女生畢業後未能升讀大學,為理想最終成為大律師,亦有學生擔任大學講師,或其他專業發展等,這都教她欣慰。(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