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我的忐忑人生

期數
3735
刊登日期
2015.09.18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9 月 20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五:公共衛生

 

年僅十七歲的高中生韓大洙令女友崔美娜未婚懷孕,兩人不理會父母反對,決定結婚,迎接新生命。轉眼間兩人的孩子——雅林——經已十六歲,卻患上罕見的衰老症,個子矮小及滿臉皺紋,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然而雅林性格樂觀,沒有給病魔嚇倒,反而安慰父母。雅林的醫療費用高昂,家庭經濟捉襟見肘,三口子卻樂也融融。雅林的健康愈來愈差,醫生亦坦言沒有方法醫治……

不平凡的經歷讓雅林和大洙夫婦變得成熟世故,特別是後者倆,早婚及照顧患病兒子令兩人被迫放棄夢想,但他們從沒抱怨,咬緊牙關面對困難,互相勉勵扶持;懂事的兒子只希望健康成長,不想父母憂慮自己的病情。事實上,大洙夫婦從不認為兒子患病是一種負擔,當然,兩人偶然亦會想想假如當年作出人生另一選擇,情況會否有所不同。

影片談及生命抉擇及未婚懷孕,但沒有加以任何批評,相反,它描寫一對富責任感的男女,願意承擔後果,盡一切努力養育孩子。天主教的社會訓導指出:「人的生命自受孕開始,就應該絕對受尊重和保護。嬰兒自受孕之初,就有生存的權利。」(參看《天主教教理》No. 2270-2275)

劇中的小孩子縱使知道患上不治之症,各個器官功能逐漸停頓,仍選擇勇敢面對,沒有放棄治療,更反過來安慰父母。影片適合作為倫理課的伸延討論,特別是有關醫生的職責,病人尊嚴,生命,痛苦,安樂死等議題。根據註冊醫生專業守則,安樂死的定義是「直接並有意地使一個人死去,作為提供醫療護理的一部份」。目前荷蘭、比利時、瑞士是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香港的醫院管理局反對安樂死,至於對維持末期病人生命的治療,於二OO二年訂立了指引。所謂末期病人,是指患有嚴重、持續惡化、不可逆轉疾病的病人,他們對針對病源的治療沒有反應,預期壽命很短,僅得數日、數星期或數月。該指引指出,醫護小組為末期病人開始及繼續任何維持生命的治療時,須同時評估治療為病人帶來的負擔和風險、治療功效的局限性。當然,在臨床醫學上,其中一個最大困難的決定,就是決定應否不提供或是撤去維持生命的治療,有關的決定必須兼顧倫理、法律、醫療機構的標準。

天主教的社會訓導指出:「直接的安樂死,不論有任何動機或使用哪種方法,是結束殘障者、病者或瀕死者的生命……為了解除痛苦而造成死亡, 均構成謀殺。」(宜參看《天主教教理》No. 2268-2283)

 

討論問題:

  1. 假如你是劇中雅林的父母,面對兒子患上不治之症,你會如何面對?
  2. 你認為誰擁有我們的生存權?為甚麼?
  3. 你認為香港青少年的性觀念開放嗎?為甚麼?
  4. 你對於學校在推行性教育方面,有甚麼意見?
  5. 你認為醫療科技(例如複製技術)與倫理,兩者之間有沒有矛盾或衝突?為甚麼?
  6. 你對於目前香港的醫療有甚麼看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