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暴力的方法—歡迎異鄉人

期數
3737
刊登日期
2015.10.02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04 日

最近,從敘利亞、伊拉克和中東其他國家中逃離暴力和戰爭的難民數字大幅急升,遠超人們此前的猜測。當時,教宗方濟各呼籲歐洲各堂區和會院收容一個難民家庭,他自己率先邀請了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家庭在梵蒂岡居住。

從數字上來看,教宗此舉是象徵式姿態,可也是重要的姿態去促使歐洲人和全球各地關注絕境中難民的需要,以及實踐聖經叮囑我們要接待有需要的異鄉人。

當多個國家正在為影響力不大、轟炸伊斯蘭國事件彼此恭賀的同時,教宗提出要款待異鄉人這說法,遠比那幾顆準確投擲的炸彈更能對抗暴力。

正如服務澳洲悉尼高尚住宅區的聖公會牧師肯耶牧師(Bruce Kaye)所言:「我們有能力向處於困境,不論其信仰、種族或膚色的人士展示愛和憐憫,向他們表達衷心歡迎,以作為應對伊斯蘭國的行動;我們必須刻不容緩、慷慨,且毫不猶疑地回應。」

基督徒的好客作風源於舊約,在《申命紀》有清楚敘述。主人必須向外方人提供食物和保護,而不會要求棲身之所的人回答任何問題。主人象徵地給外方人洗腳,以示歡迎。

舊約《申命紀》說:「不可侵犯外方人或孤兒的權利,不可拿寡婦的衣服作抵押;應記得你在埃及曾做過奴隸,上主你的天主曾將你由那裏救出:為此我吩咐你應遵行這條命令。」(二十四17-18)

耶穌在「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比喻中把這個信息具體表現出來。他斥責自以為道德高尚卻袖手旁觀的人,卻讚揚一視同仁、富於同情心的人。這是耶穌其中一項有力信息,不轉彎抹角,完全清晰明確。

面對目前的難民危機,基督徒的選擇就是兩極端中的一端,即教宗那簡單舉措所指出的這個唯一選擇,然而,這既非為款待異鄉人設限,亦不代表收容一個家庭就算是完全履行義務責任。教宗方濟各所說的是,每一個基督徒和基督徒群體都要檢視自己可以作出甚麼貢獻,並竭盡所能找出具體方法。

最能體現基督徒意義的其中一個重要日子是聖週四的濯足禮。在這個慶典中,基督徒重新展現耶穌的表樣。濯足禮是感恩祭的前奏,是基督徒接近上主餐桌的唯一途徑。

舊約中,濯足是歡迎異鄉人的第一個表現。教宗展示出歡迎外邦人的第一個姿態,但這斷然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個姿態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帶來挑戰,就是如何應對伊斯蘭國的暴力。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