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造」──

期數
3737
刊登日期
2015.10.02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04 日

「夏日聞蟬叫,星夜聽蟋鳴」,這對久居巿區的人來說也許陌生,卻也可以用浪漫來形容。這原是天主創世的自然境界,是天主賜與人類的禮物;只是我們被煩囂的生活所牽扯,以致無暇欣賞和感恩。

聖雅各伯堂青年小組「James’ 幫」於八月二十九至三十日舉辦了一個徹夜不眠的行山活動,旨在為青年人提供有益身心的活動外,也藉此為青年教友作信仰培育。

還記得在出發當天中午,天文台仍發出雷暴警告訊號,局部地區下著驟雨,以致有參加者詢問活動會否取消。但我們相信主的保守和帶領──祂會安排在中午時份落畢雨水,晚上把雨水收起。奇妙的恩典果真出現!晚上八時,夜空雖仍烏雲密佈,但雨停了,炎熱難耐的感覺也減退了。我們從荃灣出發,到達大帽山郊野公園後,便循迂迴曲折的車 路走上山腰,在近青年旅舍前的溪澗,欣賞螢火蟲在黑夜中發放的光芒。由於夏末初秋不是賞螢的最佳時節,加上農曆十六的圓月把夜空和溪澗照亮了,所以螢火零散。但為參加者來說,這些都是首次經歷;潺潺的流水聲、蟬聲、蟋聲和微風聲,聲聲入耳,再配以黑夜中一閃一閃的螢光,是何其的優美、何其的奧妙!

告別螢火蟲後,我們繼續往山頂進發,由於當時雲層較厚和較低,故一路上看不到明月和星空,但卻換來難得一見的霧景,令我們如置身於仙境。走過山頂的氣象站、走過陡峭的山徑,一路上雲霧時聚時散,讓我們有機會窺見躲在雲後的月亮和一點點閃爍的繁星,構成另一幅美麗的圖畫。

凌晨三時我們在鉛礦坳休息和充飢。充飢過後,我們開始祈禱和分享,透過誦讀福音和詠唱聖詩,一起探索「誰造──造物主」的美妙化工。最後,我們到達荃灣葛達二聖堂,參與晨早彌撒並參觀聖堂。離去前還在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委)印製的「朝聖護照」記錄冊上蓋上該堂區的印章,為整個旅程劃上完美的句號。

參加者Mimi在活動後說:「夜行中,一隻螢火蟲停留在我手中,令我十分難忘。雖然只是短短幾秒,但卻足以令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天主造物的奇妙。」

今年是「獻身生活年」,是次夜行活動正是響應青委的呼籲自組朝聖團,以加強團體的凝聚力和加深對信仰的認識。活動過後,我們不忘感恩天主在一路上的守護;縱使路程遙遠和艱辛,但我們都能平安完成。更感恩的是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和主的臨在。

步武基督的路途是艱辛的,要走過窄路才可尋覓到,而這次夜行活動正好讓我們親身經歷了。但願這個分享能觸動到其他堂區團體,在教友培育的工作上多作嘗試,為福傳努力。

 

• 聖雅各伯堂青年小組「James’ 幫」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