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新通諭告訴我們的「代際公義」

期數
3740
刊登日期
2015.10.23
作者
葉寶琳
主曆
主曆 2015 年 10 月 25 日

筆者在九月初參與亞洲主教團協會(FABC)有關氣候暖化的地區研討會,會上請來了學者和亞洲各地主教討論《願你受讚頌》通諭中的氣候暖化和相關神學觀點,其中Devadass神父提出五個討論生態的倫理和神學觀點很發人深省,包括管家(Stewardship)、公義(Justice)、關係(Relationship)、延續(Continuity)和對話(Dialogue)。

過去不少基督徒從聖經中所理解的人類和環境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係,但Devadass神父所指的「管家」觀點,是強調「責任」而非「征服」,即是以一種尊重大地的心,我們並不是擁有地球的「主權」,而應該視環境為上主給我們的禮物。筆者認為,人類不應再是無休止耗用和奴役地球資源的主人,而是應提倡一種「管家的責任」,這種責任就如我們養育孩子,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有人說這一代人類所享有的資源和富庶,是從下一代借來的。Devadass神父提出「代際公義」(Justice between Generations),通諭中所說的公益(Common Good)也應延伸至下一代的公益(#159),「為加強世代間相互扶持的誠信使命感,也迫切需要激發同世代的人彼此相互扶持的道德感」(#162)。停止向下一代借來債務,就由我們當下節約生活開始。

談公義當然也包括階級角度,環境問題和窮人處境息息相關,投入公益意味著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結互助的選擇(#158)。當地球上少數有錢人耗盡資源而令窮人爭奪少數資源來承擔惡果,這正是其不公義之處。都市化和對小規模農業的打擊是氣候暖化的主要成因,正如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將摧毀香港大面積活躍農地,破壞食物安全和生態環境,而過萬個家庭將會被迫遷。「每一個農民,都有天生的權利,佔有一塊合理的土地,在其上建立他的家,為一家的溫飽勞作,並感受到生存的安全。這一權利必須有所保障,以免徒有其表,未能落實」(#94)。

教宗方濟各對近期的國際動態作出嚴厲批判:「近些年關於環境的國際高峰會議沒有回應眾人的期待,因為缺乏政治決策,故未能達成真正重大而且有效的全球性環境協議。」(#166)、「倘若日後人們所記得的是一個無法在緊急關頭發揮作用的權力,那今天為何還要把持這權力呢?」(#57)

因此,為回應教宗方濟各提出為了天主創造的眾受造物,為了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困者,為了下一代可以享有美好的地球家園,正委會聯同教區《願袮受讚頌》通諭研習小組,趕在二○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十一月間在各堂區收集聯署,呼籲各國與會領袖落實一份合理可行,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的減排協議。請各位教友留意,共建我們的共同家園。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